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汽车产业遭遇重创,生产、消费急剧萎缩。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中国汽车业异军突起,产销均出现“井喷”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而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居民自身的消费特性与潜力,决定了未来几年,汽车将会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1月累计,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220万辆,年内将稳超1300万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汽车市场销售也异常火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11个月,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分别拉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7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增速连续10个月攀升,其中10月增长43.6%。汽车行业产销两旺,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多种因素助推汽车销售加速增长
第一个因素是,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已到购车的临界点,汽车消费已进入第三次浪潮。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十年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为2002-2003年,由一线城市的居民主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
第二次浪潮是从2003年开始,二线省会城市的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加入有车一族。二线城市比较多,总人口接近2.5亿左右。第二次浪潮持续了4年之久,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才结束,在此期间汽车股的价格涨了5-6倍。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迎来第三次消费浪潮,三线城市居民开始买车。从国际经验判断,3000美元已经成为购车的临界点。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200美元,目前大多数三线城市的居民已处于买车的初始阶段,潜力较大。这一群体的人口大约有3亿人,预计第三次浪潮将持续5年以上的时间。
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的产品,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
第二个因素是,高收入阶层的汽车的更新换代,一些家庭由户均1辆增加到2-3辆。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拉动。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报废补贴、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汽车消费,对消费增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因素还有,部分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拉动;消费者的攀比、从众消费行为,提高了消费档次,直接推动零售额的增长;厂家与商家的多种促销,提高了性价比。
汽车对经济拉动作用超过10%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超长的产业链和在居民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汽车消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使GDP增加88.8亿元,钢产量将增加14.1万吨,生铁产量增加12.3万吨,原油产量增加2万吨,玻璃产量将增加16.7万重量箱,合成橡胶产量增加0.1万吨,轮胎外胎产量增加13.4万条,公路里程增加428.8公里。
汽车消费对服务业也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产品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汽车快修、售后服务、旅游、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等等。据测算汽车消费可以导致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实业和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从产业链分布看,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汽车产业和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石化、塑料、玻璃等产业休戚与共;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与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利益相关;到了下游环节,汽车产业又与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服务业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还将拉动高速公路的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水泥、建材等基建行业的发展。
2、汽车产业的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跨过万亿大关,当时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2%;到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如果加上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10%。
3、汽车消费能有效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将缓解就业压力。据测算,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是10到15个。
创造条件让汽车继续发挥对经济的强大拉力
近年来全国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03年底的1.4辆提高到2009年9月底的10.5辆,汽车消费逐渐成为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0年仍将延续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有关汽车消费的政策有:1、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2、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3、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2010年汽车消费政策整体偏中性。汽车下乡政策符合预期,购置税减半政策低于市场预期,以旧换新及新能源汽车政策超出预期,政策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基准。在2009 年轿车需求旺盛的基础上,2010 年购置税政策并未完全退出,说明政府一方面是担心2010 年仍出现2009年汽车销售过热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担心若政策完全退出,汽车销量增速回落较快,故政府选择了征收7.5%的政策,同时加大了以旧换新的补贴额度,说明政府一方面希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不要出现过热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不希望看到由于政策的突然退出导致行业下滑。
一要大力鼓励汽车消费。这是一项既针对当前又兼顾长远的重要战略举措。国际上通常用车价和人均GDP的关系来推测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期,即当轿车的价格相当于人均GDP的2至3倍时,就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转折点。目前我国不少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经济型轿车的平均价格,从经济基础上看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要把鼓励汽车消费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以经济发展为保障,以消费环境改善为条件,继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养车、规划、交通、市场、金融制度、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配套措施,力促汽车消费的发展与成熟。
二要加快城市规划布局调整。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明显滞后,还不能适应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生活的要求。要在大到地区城镇规划,中到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商业中心等功能区布局,小到社区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体现适度超前的思想,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提高城市发展的容量,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
在道路交通上,要继续加快城市干线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快速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体系立体化,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卡口路段多等行车难问题。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要从新建项目设计和规划上下手,提高建设项目、特别是新建住宅区的配建停车场标准。改造和完善现有配套设施,在主要商业中心地带增建一批停车场,改善用车环境,方便有车一族的出行和消费。
三要积极扶持二手车市场。发展二手车市场是汽车消费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建立二手车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技术改造,加强二手车市场建设,规范优化交易环境,形成多层次梯度发展的汽车消费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购车需求,使低收入的人拥有低价的二手轿车,高收入的人可以经常更换和使用新轿车,既可以促进轿车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活跃汽车消费市场。同时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建立报废汽车破碎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回收拆解企业技术改造。
四要大力鼓励汽车消费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新车和二手车消费信贷业务,降低汽车消费的门槛,不断扩大汽车信贷消费。推动金融机构根据信贷原则和汽车流通企业的特点,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汽车流通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大力扶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汽车消费信贷,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平稳发展。通过发展消费信用,促使居民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可以提前实现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解决“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
五要启动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在党的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市场将启动,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和经济型轿车需求可能加速。对于开拓农村汽车市场,要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农村汽车市场的政策和措施,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低价位节能型汽车,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虚假开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等违法行为,切实把汽车下乡政策落到实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