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年前的一个作坊,到今天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的行业大型骨干企业,黄建国先生带领着美多模具、美多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不断拼搏和创新,坚持“品质如金、顾客所需”的理念,踏实稳步前进,不断积累,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汽车行业用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塑料模具产品及服务。
AI:作为第一批“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之一,美多模具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追求卓越、竭力创新”的企业精神,逐渐成长为一个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的大型注塑模具骨干企业。作为美多模具的创始人,请您谈一谈美多模具成长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
黄建国先生: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既有内在的因素也存在着外部机遇,这一点浙江黄岩美多模具厂(以下简称为“美多模具”)也不例外。通过不断的资本积累,美多模具已经由最初的一个作坊发展成为了现在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制造汽车灯体及内外饰件、空调、冰箱注塑模具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实现了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的规模。
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美多模具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50家大型注塑模具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职工之家”、“台州名牌产品”、“台州市科技型企业”、“台州高新技术企业”、“台州市文明单位”、“黄岩区重点骨干企业”和“黄岩区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图1 美多模具出口通用汽车巴西公司的汽车门板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发展经验的总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为满足客户需求,美多模具强化项目管理,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主导接单、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使工厂的运作方式更贴近客户,并以项目为纽带与客户搭起了紧密联系的桥梁,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
2.紧抓模具和制品的质量是关键
质量需要人赋予关怀,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从接单到交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前期开始策划和落实,彻底理解客户的要求,严把质量关。将每一次设计或制造失败都作为案例进行精心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严控加工过程,选用合适的材料,力求尽善尽美,确保工件的精度和质量,装配起来得心应手,打磨、试模次数大大降低,出厂模具合格率达到99%。
图2 汽车副仪表盘动模组装
3.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工厂要发展,就要有新的目标和新的起点。为此,我们群策群力,商讨工厂的发展规划和方向,提出发展策略和措施,对措施的实施情况不断进行总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哪怕是进得太慢,都是后退。所以我们不断鞭策各级管理人员,从管理的各个细节入手,坚持创新,坚持创造新的思维,坚持依靠管理解决问题。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工厂采取系统的考核机制,来确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4.切实给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给员工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营造团结、协调、有序的氛围至关重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就得协调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为此,工厂从职工的切身利益着手,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激励的薪酬,并每年在日常生活、康体娱乐方面投入可观的资金,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AI:经济危机让世界汽车巨头摇摇欲坠,惟独中国汽车产业一枝独秀,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这给我国的汽车模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模具企业的进入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您如何看待眼下的这种市场环境?贵公司又当采取何种措施,在激流中前进,不断扩大和发展自己?
黄建国先生: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我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的进入更加推助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自2005年以来,发达国家的模具企业向我国的转移呈加速趋势,以美国、日本等为主的外国企业积极抢滩中国大陆市场,外国模具巨头无论从管理、技术还是资金、规模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国内模具企业具有先天的不足,与国外模具巨头企业竞争处于劣势,我们应认清自己的不足,应有紧迫的危机感,找出差距,迎难而上。
图3 汽车副仪表盘定模组装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针对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美多模具进行了业务重组,明确了模具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业链延伸,不断开发汽车内饰件模具产品,大力增加汽车内饰件模具在工厂制造模具中的份额;同时,提高家电类模具制造技术水平,向复杂高精度、无熔接痕模具设计制造发展,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五项保障措施:
1.优化项目管理,优化运作流程,强抓细节管理和标准化运作
强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运作,特别是加强项目运作过程中衔接和快速反应的力度,使项目保持在高效的状态下运作,强化项目责任制。常抓关键工序的细节确认,避免因关键工序出错而造成生产的错乱。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各项目的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和整理,达到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对标准的熟练运用。对设计、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易发生问题点,通过分析、实践和积累,形成系统的技术标准。
2.不断提高模具质量和档次,增加汽车内饰件模具的市场份额
加强模具结构的研究,加强加工工艺的研究,使模具结构合理,实现产品表面高光性和无熔接痕。提高复杂模具产品的设计、制造数量,特别是加强对汽车内饰件模具的研究和制造,注重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模具质量和档次。
图4 美多模具出口通用汽车巴西公司的进风格栅动模组装
3.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走产学研联合道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申请技术专利,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做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模具,才能赢得市场,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至关重要,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人才流失,同时,加强员工培训,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全员素质。
5.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
美多模具加强品牌建设的力度,投入资源,优化公司网站,加强广告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提升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
AI:汽车轻量化发展对塑料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在塑料模具的设计和生产方面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您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黄建国先生:近年来汽车制造向轻量化方向发展,汽车塑料件需求量大增导致注塑模具需求量提升。但我国在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塑料模具趋向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与此相对,一些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症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薄弱;设计人员水平和理念未达到要求;模具结构设计没有创新;设计过程中数字化、精准化与国外模具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程序编制偏差,加工设备参差不齐,高速精准加工设备数量有限;加工技术达不到要求等。
图5 中部上面板模具
AI:缩短周期是模具的关键,其中研发手段的改进至关重要。提高研发能力,将模具研发介入到客户的产品开发中去,甚至实现无确切应用对象的先期开发,已经成为模具企业追求的目标,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贵公司的研发情况以及研发队伍建设。
黄建国先生:研发能力建设是我国模具企业的软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而大力提高研发能力,将开发工作尽量往前推,直至介入到模具用户的产品前期开发中去,变被动为主动,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美多模具抽调精干的技术人员专门成立项目组,当与客户有了初步合作意向时,就派项目技术人员前期介入塑件研讨,为客户提供模具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后期的模具设计制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模具的具体设计工作由3个结构设计组和1个塑件设计组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电极设计和数控程序编制有专门的团队,设计软件主要有AutoCAD、NX,CAE软件采用Powermill、NX和mouldflow。目前,美多模具设计的完整性能达到98%以上,设计主要以3D形式完成,实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AI:精度是塑料模具的根本,直接决定了最终塑料产品的质量,在保证汽车内外饰模具的加工精度方面,贵公司都采取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成果如何?
黄建国先生:为确保模具加工精度,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编程技术,优化加工工艺,确立加工边界与刀具等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优化刀具轨迹;一次性投资3 000多万元大批引进日本高速、精密设备,零件加工精度能控制在±0.03mm以内,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以美多模具为上海延峰伟世通公司承制的“中部上面板模具”为例。我们采用Powermill软件编程,角落部位可以实现流线加工,使表面轨迹痕更流畅;工艺方面,采取单区域加工,把分型面和产品面分区编程,保证分型面的加工质量。加工时,选择整体式合金刀加工与高精度牧野机床相结合,更能保证加工部位的精度。
AI:近几年我国塑料模具出口稳步增长,关键的因素还是价格低廉,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加快我们大型、精密和长寿命模具的发展,发展出口型模具,请谈谈您的看法以及贵公司的具体做法。
黄建国先生:首先我认为我国模具企业要壮大必须走出去,发展出口型模具是美多模具坚定不移的营销方向。
20世纪90年代,我国模具出口的增长是依靠低价格带动的,但不能一味靠低价竞争。为了走出国内低价竞争的态势,美多模具在不断提高模具设计开发和加工制造技术的同时,把发展精密、长寿命模具,发展出口型模具作为企业新的目标和起点。为此,根据自身加工实力,我们重点开发汽车模具,力争在双色模具上有所突破,带动整体汽车零部件产品订单的增加。美多模具的萧山凯美分厂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我们也积极采用无熔接痕技术设计注塑模具,力争取得新的突破。我们的目标就是依靠先进的技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提升出口产值在工厂产值中的份额。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