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国半导体产业第三极?

发布时间:2010-08-04
分享到

       广东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900亿元,出口交货值6700亿元,预计2006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省首个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产业,增加值将突破2000亿元。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广东产业的腾飞培育了土壤,如今,广东又在积极借势“泛”(9+2)区域合作模式,并依托新一轮海外风险投资的潮流提升珠三角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缩小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差距。

  筑实设计基地

  专家指出,珠三角半导体产业的重点发展是进一步打造IC设计基地,以IC设计引领珠三角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而这也符合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因为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设计业所占份额在扩大。

  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IC)产业总产量约300亿块,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6.7%,销售收入约750亿元,同比增长37.5%。预计2006年将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产量将达到420亿块,销售额将达1020亿元。

  快速发展中的IC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过去几年,中国人在半导体领域走低成本战略发展道路,首先发展封装测试,去年以来,IC产业结构改善,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封装业在整个IC产业链总值中的比例下降,而IC设计业、IC晶圆制造业发展迅猛。2005年中国IC封装测试业收入约340亿元,同比增长约20.3%;而IC设计业和IC晶圆业的收入分别约为131亿元和280亿元,同比增长60.8%和54.5%。封装测试在产业链总值中占45.3%,较之去年的51.8%有所下降;而IC设计业和IC制造业的产值分别占到17.5%和37.2%。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目前IC封装测试业仍然是IC产业链中的“老大”,但三业结构已逐步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珠三角目前有一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两个省级设计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是我国7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始建于2002年,投资1.5亿元,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EDA公共技术平台,测试试验中心及人才培训、MPW(多项目晶圆)、IP库交易服务等一系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还聚集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水平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华为、中兴、联想、长城、TCL、创维等大企业和一些跨国公司已形成产业群落。

  广州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建设,于2003年底正式启用。这是继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后广东省又一个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它的建成对实现广东省引进和设计开发并举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工艺现代化水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珠海新经济资源开发港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目前珠海炬力、科广、顺丰、建荣等多家半导体设计公司已进驻经济港。

  设计档次有待提高

  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涛说,产业基地的建设对许多初创型公司进行孵化,为他们提供集成电路设计环境的软、硬件及测试服务,并成功地实施了MPW计划,给初创和已获成功的企业开发产品提供了必要手段。

  设计基地的建设培育出像炬力这样的龙头企业。目前炬力销售收入已突破12亿元,在全国十大设计公司中排名第一,其设计生产的MP3芯片已占全球市场的40%,国际市场排名第二。中兴微电子则成为完全掌握大规模深亚微米级数字IC设计技术、SoC设计技术、模拟和数模混合IC设计技术的通信类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设计条件与国外先进的IC公司相当,设计规范与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国内外公司完全接轨。

  据何涛介绍,珠三角地区180多家设计企业开发成功并批量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采用0.35微米/0.25微米/0.13微米的制造工艺,工艺范围涉及CMOS、Bipolar、BiCMOS、BCD等多种工艺技术领域。产品主体为音响电路、模拟电路等标准系列传统产品或中低档产品,并占设计业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这说明设计产品档次还有待提高,也说明设计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何涛说,广东省集成电路设计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设计和设计服务在内的IC设计产业链,但与全国IC设计业相比,设计销售收入和增长速度还有待提高。在过去几年,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是带动IC业增长的绝对主力,近年来设计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制造和封装业。依靠设计业带动IC产业的增长,这对于制造业不够发达而设计业条件较好的广东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发挥设计业的龙头作用。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