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三届)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专题研讨会盛况
2012年9月6日,由德国弗戈工业媒体组织举办的“2012(第三届)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大约有130多位来自国内整车及新能源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及汽车复合材料相关技术的公司代表参加了这一引领国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潮流的高效专业会议。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使用具有成本和减重优势,同时又适应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需求的汽车复合材料技术,将有助于汽车企业加快新型节能环保汽车的上市周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而“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专题研讨会”的适时举办,正是为了为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传统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汽车复合材料供应链搭建一个了解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前沿汽车技术、交流并推广应用开发经验以及启发创新智慧的高效会议平台,以帮助汽车厂商设计、开发出质量轻、成本低且安全性高的汽车,化解汽车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在汽车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在会议致辞中,弗戈工业媒体总监张忠军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自2010年第一次在国内率先举办这一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讨会以来,至今已过去了3年。在这短暂的3年间,全球汽车行业和汽车复合材料行业风起云涌,不仅掀起了一场汽车OEM与汽车复合材料供应商之间战略合作的创新业务潮流,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汽车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材料全球产量的明显增长以及量产化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这些,无疑将加速汽车复合材料技术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创新应用的步伐……在今天的会议现场,我们就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也迎来了许多新的参与者,这些,无不彰显出汽车行业对汽车复合材料技术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寄予的厚望,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不断以务实、创新的理念,为行业打造最高效复合材料技术交流平台’的信念。”
在本届会议中,国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的资深专家蒋鼎丰先生所作的题为“新能源汽车CFRP应用及低成本工艺技术路线选择”报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令在场听众无不震动。在报告中,蒋鼎丰先生首先引用了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提法:电动汽车决不仅仅是由电动驱动系代替内燃机。汽车的电动化要求对整个车身进行大范围的改进,因为电动驱动组件对结构空间有全新的要求。将电动驱动系统集成于一辆原理上不同的汽车中,并不能发挥出电动出行应有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他以“新能源车=电动技术+复合材料”的全新思想,强化了与会嘉宾对新能源车的重新认识和正确理解。同时,他还以大量的论据,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简称“CFRP”)在新能源车上的应用优势,以及国内外CFRP新能源汽车开发及推广的最新动向和成功案例,对此作了充分论证。随后,他阐述了“国内CFRP新能源汽车走低成本开发技术路线”的思路,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广泛共鸣,会议由此进入高潮。
而来自国内汽车主机厂的代表——长安汽车研究总院非金属所副所长王晓女士所作的“长安汽车轻量化应用经验及面临的瓶颈”报告,则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汽车企业轻量化技术应用的进展情况,表达了国内汽车企业对先进研发技术的迫切需求,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广泛兴趣。
在整天会议中,博禄公司高级应用开发工程师闫茂林先生所作的“博禄聚丙烯(PP)解决方案打造更轻更安全的汽车”、Menzolit-律通复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宋新琦女士所作的“Menzolit在轿车级A级表面SMC上的新突破”、帝斯曼复合材料汽车应用团队严政华先生所作的“欧洲汽车复合材料树脂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以及美国TA仪器技术应用经理许炎山先生所作的“应用动态黏弹技术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和机械性能”、欧特克公司首要研究工程师金小石博士所作的“玻纤增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质的计算及其在成型仿真和应力分析中的重要性”、Cannon Afros销售工程师 Martino Lamacchia先生和康隆远东刘志信先生所作的“Cannon交钥匙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以及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琳先生所作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及其全自动直接在线模压生产线”等演讲,从热塑性汽车复合材料、热固性汽车复合材料、汽车复合材料的性能检测及成型仿真和应力应变分析,以及汽车复合材料的各种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汽车复合材料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情况,令与会者们大开眼界。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演讲结束后,与会者们还以“热塑性与热固性,孰是孰非?”为话题而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与会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在场的专家们对此一一作了解答。自此,会议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本届会议以其专业性和高效性而得到了诸多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其中,欧特克公司首要研究工程师金小石博士专门从美国发来邮件,表达了他的赞赏和喜悦之情。他说:“这次参加你们组织的如此成功的会议,真感荣幸!我也在这次会议上得益不少。会后我已收到了几封赞扬和鼓励的电子邮件,也有公司要求我给他们的有关员工再讲一场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