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政策将于10月实施,部分消费者因此延后了购车计划。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率先向业内发布了汽车三包的重要配套文件《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也就是汽车三包的细则文件。此消息一经报道,在市场形成不小的影响。虽然汽车三包法规已正式公布并计划于今年实施,但相关细则一直在征求意见和修改。此次在业内公布的细则被认为可能是最终执行的版本,而由于各方在这场博弈中所处地位不同,对这一新规的看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汽车三包条款有修改
早在5月底,就有消息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召集汽车企业公布了汽车三包的重要配套文件。日前,这一消息被媒体证实并明确了家用汽车的退、换车条件。值得关注的是,对比此前的规定,配套文件规定的消费者进行退、换车辆的“权限”有所缩小。
根据细则,即将实施的汽车三包范围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两大总成,共计16项。此外,还包括转向、制动、悬架、前/后桥、车身五大系统,以及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灯泡等13项易损耗零部件。
全程参与新国标制定的汽车专家,中车时代汽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文利对媒体表示,这个细则文件是在2012年8月份开始上网征求意见,和征求意见稿相比,这个公布的细则减少和规范了一些总成件及系统的零部件种类。
对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可看出,配套文件对汽车“三包”具体操作进行了补充,“因维修两次且仍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退、换车的零部件种类减少了,电器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冷冻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等这次没有列入退换范围之内。换言之,只有车身严重损坏、制动和转向系统失效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出现问题,才能构成退、换车的条件。
不过,据一直关注汽车三包政策的通用别克南山店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公布的信息
来看,虽然此次“三包”规定使得消费者涉及退、换车的自主权有所缩小,但汽车三包的真正核心并没有改变,比如绝大多数质量问题可免费修理,强制性地规定了同一种问题修理的时间,如不超过35天以及修理次数不能超过5次等。政策实施下,仍足以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经销商不再充当“夹心饼”
三包细则内容的修改,被业内解读为主管部门与生产厂家博弈的结果。不过,车企方面对新政普遍表示出欢迎的态度。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认为,三包法规推出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对自主品牌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应该以国际标准、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
虽然部分退、换车范围缩小,但此次“三包”政策对汽车厂家依旧是不小的考验。“特别是生产厂家,作为产品质量的源头,受到的影响肯定要比经销商大很多,所以厂家已开始提前准备。”有经销商负责人对此介绍说。
长期关注汽车三包法案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施德磊表示,汽车三包法有利于消费者购车心理障碍的排除,对刺激汽车消费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经销商是非常欢迎这个政策,年初开始就在学习相关内容。”他介绍说,经销商以往就是一块夹心饼干,上要应对厂家下要应对消费者。“新政实施后经销商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服务代理商,客户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异议,我们找消委会这些机构进行仲裁,经销商与客户的利益共同体感觉更强,是一件好事情。”
另外,经销商认为,新三包法案将促进厂家对经销商车间的维修技术、设备等进行升级、投入和指导,以提高服务水平,减少产生消费纠纷的几率。
“经销商的准备首先是对法规的熟悉,对游戏规则的尊重,积极去推动这个事情,让客户更明了这个政策的内容,让客户和经销商达到共同的认知水平。”施德磊介绍经销商对新政的准备工作时介绍说:“与厂家之间的交流也要更紧密,与当地如消委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也少不了,可能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种多方沟通联动机制。”
经销商担心在新政实施之前,市场出现较大范围的观望。显然,厂家也意识到这一点,日前长安马自达也宣布从7月1日起实行汽车“新三包”服务政策。对此,经销商认为,这也是厂商为了刺激销售、抢占法规出台前市场空隙的应对之举。“总是要来的,早一点实施既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还能抢到更多的销售订单”。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