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将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分解下达到全国31省(区、市)。
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大气污染?淘汰难度在哪?淘汰后释放的排放量如何规划?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
记者:黄标车以及老旧车辆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占比是多少?
丁焰:“黄标车”是指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一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为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被称为黄标车。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黄标车1300余万辆,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0%,排放的污染物占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左右。
记者:现行的淘汰补贴标准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丁焰:目前是各地政府,特别是城市一级的政府出台具体的补贴标准,主要是参考车辆本身的价值。同时将车辆使用的年限、维修保养的状态、距离强制报废的时间长短等方面综合考虑。另外也考虑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进行具体的补贴。比如北京、上海的补贴标准可能会比其他地区高一些。但总体来讲,还是依据汽车的残值为基准测算的。
记者:全国完成600万辆的淘汰任务,挑战在哪?
丁焰: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压力。第一,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补贴资金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我们曾经测算过,应该是在几十亿到几百亿之间,政府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第二,就是整个公众的参与,或者说公众的理解。老百姓特别是车主,黄标车车主,能否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能否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去改善空气质量。社会动员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
记者:目前地区间的排放差异是否给黄标车继续运营提供了空间?如何遏制这种情况?
丁焰:汽车,一般定义为流动源或叫移动源,联防联控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在区域层面上开展工作,要设置统一的标准。另外,要提高新车注册门槛。整个区域应是相同的排放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尺度和平衡。
记者:到2017年中国的黄标车以及老旧车辆基本淘汰以后,是否会空出大量的排放量,怎么利用这部分排放量?
丁焰:应该说,我们对黄标车政策的减排效果,是非常乐观的。但是现在每年的汽车新增量过高,去年一年卖了2200万辆汽车。腾出来的容量会被新增的排放量所占据。所以,整个汽车排放控制任重而道远。
汽车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地优化和可持续地发展这个产业。从环保部门来讲,淘汰1300万辆黄标车,就会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发展节能减排效果好的车辆进入我们的市场,进入我们的生活。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