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能力--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开业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开业

作者:陈永光 发布时间:2014-09-23
分享到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的开业表明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能力.上海技术中心的职能是主要负责中国本土的技术开发,并针对中国需求将日本本社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同时还将参与电装全球的技术开发项目.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的开业表明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能力。上海技术中心的职能是主要负责中国本土的技术开发,并针对中国需求将日本本社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同时还将参与电装全球的技术开发项目。

2014年7月18日,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开业典礼在莘庄工业园区内隆重举行。于今年6月23日正式接替山田昇先生履新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村上幸彦先生率常务副总经理札内哲三先生、副总经理兼上海技术中心所长吉田泰之先生和副总经理向井康先生等众高层出席开业典礼并接受媒体采访。

这是村上幸彦先生在中国媒体前的首次亮相,在此之前山田昇先生带领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走过了近20年的辉煌历程,他将电装从最初在中国的一个代表处发展成为今天年销售额近250亿元人民币的汽车零部件巨头。

“我很钦佩山田昇先生,他用了20年的时间,扎根中国,为电装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村上幸彦先生开门见山地说道,“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可能很难再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但预计7%~8%的增幅仍可实现。”他表示,为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电装将会把更多技术导入中国,尤其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包括起动–停止系统、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等技术。

早在2006年,电装就成立了上海技术中心。随后,为了应对逐步扩大的中国市场,于2010年一度进行了迁移和扩充。此后,电装为了强化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能力,建立了包括综合实验楼、环境风洞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在内的新技术中心,配备了最新的检测和实验设备,于201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村上幸彦先生表示,今后电装将通过推进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设计和完全本地化,自主设计的研发活动,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据了解,新技术中心除了设有研发设计部门外,还设有统括中国所有生产公司的生产推进部门,以及供售后服务人员和维修店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修理和产品维护的售后服务中心。此外,新技术中心还设有负责华东地区销售的上海分公司以及统括全国销售的营销企划本部,今后将积极推进“技术-销售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企业对零部件的需求,体现在提高整车经济性和产品性价比两个方面。上海技术中心未来将主要负责中国本土的技术开发,并针对中国的本地化需求,将日本本社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地适应性改进。同时,上海技术中心还将参与全球技术开发项目,承担相应的责任。”谈到上海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时,吉田泰之先生向记者表示,“根据规划,到2015年时上海技术中心的人数预计将达到500人。到2020年时,上海技术中心将完全具备本地化开发能力,形成完整的项目运作流程。”

在谈到电装在中国的本土化采购及开发时,村上正彦先生解释道:“关于本土化问题,我们采取‘就近原则’,即在距离客户比较近的地方建厂。目前,我们在中国实现了70%左右的本土化采购,至于将来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现在还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我们将会重点在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和原材料及相关附属产品方面加强本土化采购。”

据札内哲三先生介绍,2014年电装在中国的销售额目标是250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的实际销售额提高了20%左右。“2014年上半年,我们顺利地完成预期目标。具体来说,在各个产品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在柴油机技术方面。”札内哲三先生表示,“随着中国柴油机国Ⅳ排放标准的即将实施,对于在高压共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电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据介绍,从今年6月份开始,电装的柴油共轨系统销量已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其江苏常州工厂每年可生产40万套满足柴油机国Ⅳ排放标准的共轨系统。

谈到电装在发展客户方面的长远规划,向井康先生向记者表示,根据电装株式会社制定的2018年中期战略规划,届时将把日系客户所占比例降低到50%,其他50%的客户将来自非日系品牌。“我们知道,对于电装而言,只有日系、欧美和韩系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努力发展中国的客户。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和几家自主品牌有了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地加大合作力度。”向井康先生说道。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