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在俄罗斯发展的中国车企而言,这个冬天恐怕特别寒冷。面临欧美经济制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和卢布跳楼式贬值的俄罗斯人民,不得不选择捂紧荷包。 而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也殃及池鱼,目前在俄罗斯销售整车的吉利、长城、奇瑞、力帆、江淮、比亚迪等十几家中国车企对着汇兑损失、销量下滑和利润亏损的惨淡 景象恐怕也是欲哭无泪。
然而,在感慨卢布危机让中国车企遭受重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有限的汽车工业水平与车企海外扩张加速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反思中国车企制定海外发展战略时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和忽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的冒进与盲目。
群雄逐鹿 新星提前陨落
俄罗斯虽然人口稀少,但由于幅员广阔、天气寒冷和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欠发达,民众对汽车需求量大,是如今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2013年, 俄罗斯汽车总销量为277.74万辆,在整个欧洲仅次于德国,并且是中国车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业界此前普遍预计到2015年俄罗斯就将超越德国跃居欧洲 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不仅中国车企,日系、韩系、德系、美系的汽车厂商近年来都在俄罗斯持续发力,以图在这潜力巨大的极北之国立足争先。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末的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展开了广泛的经济制裁,加上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今年以来卢布贬值愈发严重。12月15 日、16日,俄罗斯卢布汇率更是一泻千里,欧元对卢布汇率一度超过1∶100,美元对卢布汇率一度超过1∶80。虽然俄央行采取应对措施后,最近卢布汇率 开始反弹,美元对卢布汇率恢复到了1∶60的水平,但纵观全年卢布已经贬值超过100%,可谓1998年以来俄罗斯最严重的货币危机。
经济低迷和货币贬值不但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且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购买力,抑制了消费需求,汽车行业也难避其害。数据显示,2014年11 月,俄罗斯单月汽车销量为22.94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1.1%;而今年前11个月,俄罗斯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222.10万辆,同比下跌11.6%。
作为欧洲汽车市场备受瞩目的新星,俄罗斯若是不能挺过这一难关,恐怕还未绽放就要提前陨落了。
全线败退 中国车企折戟
市场环境的整体恶化对进口汽车的打击非常明显,在俄罗斯销售整车的中国车企苦不堪言,几乎全线销量大幅下滑。
真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痛。在俄罗斯年销量接近2万辆的中国品牌第一梯队成员中,力帆、吉利、长城、奇瑞受创最重。
在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中销量稳居榜首的力帆,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43万辆同比下跌19.0%至1.98万辆,市场份额从1.0%降低为0.9%。
中国车企中销量排名第二的吉利,其境外销售额的四分之一都在俄罗斯。今年前11月,吉利在俄累计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43万辆同比下跌34.0%至 1.61万辆,市场份额从1.0%降低为0.7%。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立竿见影,吉利汽车近日发布业绩预警称,受俄罗斯业务外汇汇兑亏损及新车销量减少 的双重打击,预计2014年度的净利润同比将大跌约50%。消息一出,吉利汽车股价17日、18日两度下挫,累计下跌近20%。
长城汽车今年前10月在俄累计销量则从去年同期的1.66万辆同比下跌22.0%至1.30万辆,市场份额仍为0.7%。
奇瑞今年前11月在俄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78万辆同比下跌14.0%至1.52万辆,市场份额仍为0.7%。
第二梯队虽然总体销量不多,但出现了两极分化,北汽、一汽和比亚迪销量大跌,海马和福田却逆市增长,几家欢喜几家愁。
北汽今年前10月在俄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346辆同比下跌28.4%至964辆;一汽前10月累计销量则从3739辆同比下跌42.1%至2164辆。
海马前10月累计销售从276辆同比增长150.4%至691辆;福田前10月则同比增长916.7%至61辆。
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在俄销量并不多的比亚迪,其前10月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02辆同比下跌95.1%至5辆。然而这不太起眼的销量下滑却让比亚迪在资 本市场遭受重创,12月18日比亚迪在股市经历了噩梦般的一天,其股价在A股、H股双双暴跌,H股于午后遭恐慌性抛售,跌幅一度超过40%,A股甚至跌 停,成了吉利的难兄难弟。
今年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华晨、江淮、纳智捷和长安暂且归为第三梯队,前10月在俄累计销量分别为517辆、349辆、81辆和902辆。
第二、三梯队由于销量不多所受损失还不算太大,不过11月纳智捷、一汽和比亚迪已经出现销量归零,中国车企在俄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同病相怜 美系德系也难
不过,市场一视同仁,满肚苦水的也不仅是中国车企,美系、德系等同样在俄罗斯发展的外国车企日子也不好过。几周前,俄消费者还试图趁机购置豪车,将存款转化为实体资产而保值,给汽车市场来了一个回光返照。
然而,汽车制造商显然对此并不高兴,卢布贬值导致从新车销售中获得的利润大为缩水,通用、奥迪和捷豹路虎三大汽车制造商日前已经决定暂时在俄罗斯停止销售汽车,宝马也对俄罗斯市场持观望态度。
通用目前在俄销售的雪佛兰、欧宝和凯迪拉克等三大品牌今年销量都不及去年同期。数据显示,今年11月,通用在俄销量为1.66万辆,同比下跌15.5%, 市场份额从8.5%降为7.2%;而前11月在俄累计销量为16.90万辆,同比滑坡26.5%,市场份额从9.1%缩减至7.6%。通用已于12月16 日暂时停止在俄销售汽车,且并未给出恢复在俄销售的时间框架,只是表示“已按照协议价格购买的车辆仍将交付给消费者”。
紧随通用之后,奥迪和捷豹路虎也分别宣布自12月16~19日起停止在俄售车,以降低损失。宝马则公开了财政运营状况,表示未来会将重心转向海外其他更有 潜力的市场。数据显示,11月宝马在俄共售出3.35万辆宝马和MINI,同比下降17%,而卢布贬值过半则可能导致宝马损失1亿~1.5亿欧元的利润, 严重影响第四季度收益。
需求难振 在俄本地化加速
虽然中外车企均处在卢布危机的寒冬之中,但本地化程度较低、以中低端车型为主、售价低利润薄的中国车企受创更为惨烈。为了对抗货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目 前比亚迪、吉利和奇瑞等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提高在俄罗斯销售的汽车售价,而江淮和比亚迪也转向在俄交易以美元结算。
不过,在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和市场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提高售价势必进一步降低中国品牌车型的竞争力,加剧销量减少,而美元结算在规避汇兑损失的同时却 导致交易手续和操作的繁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这些做法只能视为短期的应急手段。有乐观的业内人士建议,趁着卢布贬值,生产成本降低,中国车企应加速 本地化生产进程,大举进军俄罗斯市场。
从在俄本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日系品牌今年逆市增长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日产在俄罗斯销售的汽车中,有70%为本土生产,高本地化使得雷诺和日产车型此次并未受到重大损失。
实际上,中国车企今年已经在大幅加快在俄罗斯的本地化步伐。江淮在俄罗斯的第一批组装车型早在今年4月就已下线。而5月的亚信峰会上,长城汽车又与俄罗斯 图拉州政府签订了汽车投资项目的合作协议,将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在俄独资建设整车生产厂。同样是5月,华泰与俄罗斯德维斯公司签署了价值高达11亿美元 的合作协议,由后者采用华泰供应的KD散件组装整车,并合作建设华泰俄罗斯生产基地。今年6月,长安表示将在巴西、俄罗斯、伊朗建设三大制造基地,并希望 将俄罗斯变成未来的重要市场之一。今年8月,奇瑞宣布将在俄罗斯生产瑞虎5紧凑型跨界SUV和Bonus3紧凑型轿车,且准备将艾瑞泽7引入俄罗斯,并表 示有在俄罗斯建研发中心的可能。今年10月,力帆公布了投资约3亿美元在俄罗斯利佩茨克州建设全新汽车生产厂的计划。
长期以来,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展都是以低价战术赢取市场份额,带有较强的投机色彩。最近几年,从利比亚到埃及、从乌克兰到泰国,乃至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 等中国车企的重要海外市场,都因为政局动荡或以石油出口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不稳定性而出现汽车市场销量的大幅衰退,大部分中国车企已经认识到海外战略升级和 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性。
良机或陷阱 海外扩张需谨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海外扎根土壤的同时,车企应该更多地将进口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纳入考虑之中。从乌克兰危机到克里米亚公投,俄罗斯与西方国家 的紧张局势早有苗头,国际油价走低也不是毫无征兆,今日之卢布暴跌对中国车企造成巨大损失是可以预见的,如果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也不至于进退失措,而仍有车 企选择在今年义无反顾地杀入俄罗斯市场,某种程度上更是海外战略缺乏前瞻性的表现。
俄罗斯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之中,又遭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外资出逃内需不旺,2015年的整体经济颓势已然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的局势也变得波 橘云诡,俄政府既要吸引外商投资,又要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2008年俄罗斯的进口车身关税政策对中国车企的打击相信大家记忆犹新。从这个角度来看, 当下在俄罗斯大举投资、增加本地化产能无异于一场赌博,其背后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潜在风险需引起中国车企的重视。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此次在俄罗斯的折戟也折射出了我国有限的汽车工业水平与车企海外扩张加速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平心而论,相较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我 国目前的制造能力和水平依然较低,多数时候不得不依靠低价战略去第三世界国家或是新兴市场攻城略地,而这些国家和不成熟市场的政治与经济层面的非稳定性因 素较多,中国车企无论是以机会主义者的身份混迹其中,还是平心静气地加强本土化生产深耕本地市场,都必然面临许多突如其来的变数和风险。在这种矛盾的笼罩 下,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本土化投资的节奏把控上,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思考。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