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4年,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互联网洪流已经扑面而来,IT新兴巨头与汽车传统大佬正在加速融合。
在销售环节,汽车电商已经迎来真正的发展元年,车企、经销商、电商平台多重发力,正在加速搅动汽车销售环节,试图重塑多年的传统渠道。在售后环节,未被充分挖掘的O2O金矿,正在吸引强大的资本与技术,试图打破传统的渠道垄断,挑战原有产业格局。
更为关键的是,物联网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全方位渗透至生产制造环节,开始向创造价值环节渗透,尤其是向产品研发、制造领域渗透。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能源技术与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汽车工业。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10年最重要的历史机遇。
重新智造汽车
乐视掌门人贾跃亭一条微博,在汽车圈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其潜行已久的“See计划”正式启动,也就是“Super(超级)Electric(电动)Eco-sys-tem(生态系统)”。
乐视“See计划”,主要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通过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使中国汽车产业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有效解决城市雾霾及交通拥堵。
在此之前,乐视与北汽集团共同投资了美国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打造一家“全球性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乐视的大举跨界,在国内并非首例。小米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在乐视宣布SEE计划前,就已经宣布前往美国硅谷闭关筹备新项目,该新项目被外界认为是小米要进军汽车领域,小米和雷军对此并不予以坚决的否认。
乐视与小米两家IT巨头相继进入传统汽车制造产业,这正是2014年汽车产业最大的变化之一,互联网浪潮开始冲击汽车产业。
在乐视与小米单独开发汽车的背后,更多的IT巨头与汽车大佬携手,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在这其中,上汽牵手阿里,华为分别与东风、长安两大集团合作,最终都指向了未来的智能汽车。
以华为与东风合作为例,未来双方合作将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华为为东风开发WindLink产品和服务;双方共同在车联网方面规划未来合作产品;最终双方将共同研发智能汽车。
“欢迎所有的行业都进军汽车行业,这样的话,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对于推动中国的汽车发展来讲是有帮助。”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表示。
如果说IT巨头造车尚处于计划阶段,最终到产品面世或需10年之久。那么,互联网对汽车产品以及制造环节的影响,在2014年已经无处不在。汽车的形象已经逐步从“四个轮子两个沙发”转变为“四个轮子一台计算机”。
如今,“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主要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多车型的“智能化”成为主打技术之一。通用、宝马、奥迪、观致、广汽、比亚迪不约而同将未来的竞争力锁定在这一领域。
不久前,上海通用提出全新的互联理念,包括“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与消费”和“智能驾驶”三大领域,将于明年推出OnStar安吉星车载4GLTE服务,计划到2020年100%产品实现互联。
自主品牌领军者比亚迪则提出了“智战略”,包括智能车联、智能驾驶、智能安全三方面。其中,智能车联主要体现在云服务、PM2.5绿净系统、CarPad 等智能配置上;智能驾驶主要体现在TID黄金动力组合、遥控驾驶等领先技术上;智能安全主要体现360°全景影像、HUD夜视系统、最新车身稳定系统等安全装备上。
此外,今年9月,宝马牵手百度合作,为中国市场提供高度自动化驾驶车辆及相关服务开发可行性方案,将涉及车辆使用、驾驶策略、高精度三维环境地图、配套基础设施、相关法律和产业标准等多个方面。
就产品技术而言在汽车最为核心的“制造环节”,互联网的身影也已是无处不在。
目前,国内车企已经逐步应用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柔性化生产与个性化订单已经成为了现实。
“许多迹象表明,当前互联网开始向创造价值环节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制造领域渗透,全方位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重构。”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互联网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对汽车产业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将会促使汽车制造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分析指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从之前的抵触互联网,到如今积极运用互联网。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一个全新的窗口,为下一个10年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电商革新
与生产环节相比,让消费者感觉更为直观的则是在汽车的销售终端。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零部件、汽车售后服务等等,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之下,汽车电商已经成为燎原之势,急速扩张。
在新车销售方面,汽车电商在今年已经实现了促销常态化。除了汽车之家、天猫、易车等传统的销售平台,苏宁、国美、1号店、新浪等其他网络平台也纷纷加入淘金。在车企层面,上汽、东南、丰田、本田、广汽等国内外多家车企,或自建渠道,或推出相应车型,大力促进线上销售的发展。
这其中,东风日产更是成立了数据营销公司,以“e人?e车?e生活”为愿景,自建国内首个汽车品牌O2O开放式平台。这也是国内汽车品牌首次对自建电商平台以及大数据服务进行深度探索。
目前,汽车电商虽无法绕开“线上集客、线下成交”的瓶颈,实现真正的“直接交易”。然而,经过2014年汽车在线销售的爆发式增长,已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趋势在二手车领域更为明显,二手车在线销售则取得了十分大的突破。据第三方统计数据,2014年上半年,优信拍、车易拍、即时拍、开心帮卖等二手车电商共实现47亿元的交易规模,成交车辆8.2万辆,已经占据全国二手车总交易量的3%。
与此同时,在汽车市场相关领域,互联网浪潮也显得汹涌澎湃,传统商业模式正在遭受互联网的强大冲击。新的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正在建立,也就是低连接成本下的横向规模化。
目前,轮胎、润滑油、火花塞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天猫、京东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整车企业大力开拓整车电商平台之后,也逐步向售后领域延伸;而传统的第三方服务店,则依靠着各自的优势开拓市场。
融合而非解构
汽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对于互联网的来袭,汽车产业要学会拥抱、探索、分享。首先,要拥抱互联网,开阔视野,让消费者广泛接触产品和品牌。同时要加大探索力度,也就是探索如何运用互联网为汽车产业服务。比如汽车金融,怎么样在互联网上确定之后交付,这就存在着车企和网络公司、金融公司互相探讨摸索。最后要学会分享,汽车一定是跟手机一样,将来是最大的移动终端。
前两年,车联网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是IT企业,车企并不感兴趣,这主要是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整车成本,消费者需求不强烈。不过,随着技术发展,车联网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节油率可达17%,这极大增强了车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动力。
车企这种从被动到主动,将影响未来5至10年汽车业的发展方向。未来新技术将从产品、生产及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对汽车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特别是受到全球关注的车联网,将改变汽车本身的属性,塑造全新的汽车生态,这对谋求由大转强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
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对汽车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将使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当前互联网开始向创造价值环节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制造领域渗透,全方位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重构。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要打造一个“中国制造2025”,令中国工业进入4.0时代,是基于全球化,先进制造技术和中国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运用与发展,必将会助推自主品牌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向高端价值链的突围。
中国的车联网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缺乏相关标准、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在跨界协同方面也有待改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是各类企业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技术领域界限,才能使各个领域的技术不断交叉、集成与融合。其次是加强上、下游企业,应用服务机构的合作,把针对车联网产业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来。
之前有人称,车联网是互联网具体的体现,仅靠互联网支撑不了一个大国。不过,如果将车联网用好的话,可能是小孩,但明天就变成了强壮成人。试想一下,5年后车是什么样?实际上主要是两个单词,汽车互联网,主角是人和车,人和车构成了社会,这是人车互联的生态圈的概念。
对于上海通用而言,车联网战略是“车联无限”,核心内容是“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消费”和“智能驾驶”。如何把控汽车行业跨界的影响,国内汽车人必须要进行思考。
这主要体现在,国内IT巨头紧跟谷歌与苹果的步伐,相继加入汽车相关领域,领军者便是大名鼎鼎的小米与乐视。
以乐视“SEE计划”为例,未来不仅要造电动智能汽车,而且将重新定义汽车生态环境,改变汽车传统价值链条。
“狼来了”这种观点并非杞人忧天,传统手机商便是例证。当年的诺基亚,如此庞大的手机帝国,在几年内轰然倒塌,背后正是IT带来的产业升级。
那么,未来汽车产业是否会步此后尘?“狼”是不是来了?其实,互联网与汽车,虽然一个是新兴行业,另一个是传统制造,但两者不是站在对立面,并非谁要革谁的命,更好的方式是“融合”而非“解构”。
百度牵手宝马、华为牵手东风、乐视牵手北汽等等,这些牵手背后是更多的IT企业与汽车企业联合作战的模式,两者利用各自的优势,提升产品的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革新。互联网有着直接、高效的运行模式,汽车传统制造业有着极其高的技术门槛。这意味着,如果汽车产业能充分吸收互联网的精髓,将会“学长补短”,更能充实自己。
以车辆设计为例,在设计之初,如何获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在传统模式中,需要经销商或者第三方公司,对目标群体进行一定数量的调研,从而形成相关数据。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车企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了数据的失真性,便于更好地参考利用。
换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或许对中国汽车产业也是一次重要“机遇”。为何如此说?技术革命,淘汰旧模式,打破现有产业格局。在这场腥风血雨的产品技术升级中,行业将会有更多新的竞争者诞生。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多年,成效并不明显。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下滑,这背后正是汽车关键技术的落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如今,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借此实现弯道超速,缩短与汽车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一旦机会把握得当,将会事半功倍。
2014年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与汽车融合之势已经确立。即将到来的2015年,IT巨头与汽车大佬之间的故事将会更为精彩。不过,这种精彩只属于有准备之人,谁能搭上互联网之风,充分利用互联带来的优势,谁将会在未来中长期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