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交流会召开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5-12-18
分享到
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合作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12月16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德国电气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德国标准化协会(DIN)等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领导、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参与本次会议。

  会议采用中德两国轮流主办的方式,每年一次轮流在中德两国召开,本届会议以“智能制造,标准引领”为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殷明汉、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副司长恩格尔哈德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斯嘉伯格女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等作了主旨报告。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致辞中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支柱,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达到20%,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并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制造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高铁、百万千瓦级发电、超高压输变电、超级计算等一大批制造业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综合成本上扬、市场需求放缓的持续压力;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的约束不断加剧。因此,中国进入了迫切需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怀进鹏认为,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德国提出并推行的工业4.0战略,美国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均是围绕智能制造做出的战略部署。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的就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这个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也是“互联网+”的制高点。可以说,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及与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也必将引发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并重新构筑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

  怀进鹏强调,中国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紧紧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合作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德国的工业4.0,是中德双方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具有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但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各具特点。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中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从概念研讨、分散交流已上升到战略布局、务实合作的新高度。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标准化是重要合作领域之一,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实施的中德合作框架下,专门成立了由国标委、工信部、科技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标准化协会、德国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这也预示了两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将开辟新的阶段,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怀进鹏还就未来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的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共同商定并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的合作。本着互利、共享、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中国企业和行业协会期待并愿意积极推进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互联网与CPS、动力电池、网联汽车以及工业软件等领域与德方开展合作。期待中德双方的企业和协会,共同确定合作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在现有德国工业4.0合作平台基础上,组织双方的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对话交流,推进标准化合作,联合召开国际智能制造/工业4.0技术和标准化研讨会,共同研究讨论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框架。在适当的时候,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联合提交智能制造/工业4.0提案。

  三是共同深化两国政府指导下的对话机制。通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作为牵头单位,就对话机制框架、合作方向、思路以及行动计划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提出建议。

  四是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合作,支持双方在对话机制下共同开展相关前瞻性的、战略性的课题研究,寻求双方在先进制造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低碳工业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机会,研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数据隐私和保护等相关制度和条例。

  五是共同开展试点示范和经验交流。积极鼓励中德企业和协会参与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的试点示范项目,开展经验交流,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参与,对推行智能制造/工业4.0非常重要。

  六是共同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论坛,加强人员交流培训,利用政府互访、行业对接、企业合作、展会论坛等契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政策制订者、企业家、学者交流与合作。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智能制造发展的情况,他说,上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8月,上海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上海推进智能制造的目标和方向。10月,工信部与上海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上海今后将充分发挥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价值链处于相对高端、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打造代表我国参与全球智能制造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高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殷明汉在致辞中说,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标准的保驾护航。标准化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国标委、工信部共同组织编写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和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开展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明确了保障措施。5月28日,中德双方在成都召开了中德合作委员会会议,共同签署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组成方案》。在标准化工作组的框架,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德方在《工业4.0标准路线图》(第二版)中提到了工作组的成立,国标委、工信部即将发布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也对德国的工业4.0工作做了相应介绍。

  殷明汉指出,未来中德两国依托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平台,继续深入在智能制造、标准化合作。一是加强两国双边合作,让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加入工作组中。二是加强中德两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合作。在国际标准制订中,形成中德协调一致的立场,适当时候联合提出相应的国际标准提案。三是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组会议,开展政策、标准、技术、项目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定期联合召开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方面的交流活动。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副司长恩格尔哈德在致辞中说,工业4.0想要很好的发展,没有标准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德国,标准化系统是协会召集公司来推动的,很多监管部门也参与其中。标准化在国际层面上,就是确保有一个比较平等的市场环境,在全球市场上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才能有利于贸易沟通。在中德工业4.0标准化问题上的合作,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所有参与方必须要精诚合作。第二,私人部门必须推动这个进程的发展。第三,所有的流程必须确保遵守国际法规,要确保这些法规与德国的标准化法规不能起冲突。第四,要确保德国能与其他双边机构进行合作。

  同期,中德两国还就智能制造/工业4.0的重点领域合作、标准制定等话题举行了专门对话会,确定了双方下一步合作重点和工作思路。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