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结果有望公布 部分电动客车补贴或腰斩

发布时间:2016-04-18
分享到
随着新能源骗补调查持续推进,作为骗补重灾区的大型客车补贴恐将腰斩。

随着新能源骗补调查持续推进,作为骗补重灾区的大型客车补贴恐将腰斩。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未来,乘用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政策变化不大,但对新能源客车补贴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纯电动客车补贴平均降幅或达31.8%,其中6-8米和8-10米的降幅更是分别达到了45.6%、49.5%。这就意味着8-10米的新能源客车补贴或将腰斩。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的确在对新能源客车的补贴进行调整,而调整的最大幅度很可能就是接近50%。

“此次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调整,与当下不断推进的新能源骗补调查有一定的关联。”一位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已经潜伏多时的新能源骗补事件在今年被曝光后,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核查已经进入深水区,最终结果有望在4月下旬发布。客车作为新能源骗补重灾区,降低补贴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对骗补问题,以及新能源客车过度补助的最直接回应。

未来在新一轮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落地后,补贴空间大幅度收窄,新能源骗补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不过这对于一直背靠补贴而获得发展的不少客车企业来说,其利润表现和未来的发展必将遭遇挑战。

新能源客车补贴将腰斩?

就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目前,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被业界认为补贴较高的新能源客车的补贴,将大幅度调整。

对于纯电动客车按照1800元/kWh,设定补贴上限=1800元/kWh 装载电量。插电式客车按照4000元/kWh设定上限。快充类纯电动客车暂不设置电池上限。照此计算,纯电动客车补贴平均降幅31.8%,其中6~8米和 8~10米降幅45.6%、49.5%。

对此,一位新能源车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补贴政策确实正在讨论调整。“据我了解,媒体披露的补贴降幅是比较准确,且(这样的补贴是)合理的。“

“据悉,未来,新能源客车的补贴主要会增加指标限制,设定补贴上限等考核因素。现在,有些车型拿到的补贴甚至高于制造成本,补贴明显偏高。最后政策的降幅可能会有所出入,但下降是必然的。”上述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补充道。

新能源汽车现行的国家补贴政策为2015年4月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将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与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来计算补贴量,其中,6~8米纯电动客车最高可获25万元补贴。

以纯电动续航里程 250公里且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小于0.25的6~8米客车为例,其在国家层面能获得25万元的补贴,若再加上按照与国家补贴1:1下发的地方补贴,即 25万元,这辆客车总计可获得50万元补贴。如果按所披露的45.6%的补贴降幅来算,那么补贴退坡后就只能够获得27.2万元。

对于6~8米、8~10米客车补贴的大幅下降,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或与骗补问题有关。

据悉,去年,6~8米纯电动客车销量占据了纯电动客车总销量的60%,成为了骗补重灾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补贴远高于实际的成本后,车就不是使用的工具,而是骗补的工具。骗补的根源在于补贴超过合理成本的临界点,需要降低补贴抑制骗补,回归新能源车发展的正常轨道。”

为了解新能源骗补的真相,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暗访。“按照原计划,三月底各个地方企业核查完毕,四月初各核查小组写调研报告,四月中下旬核查结果就会出来。”上述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四部委针对骗补事件的核查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只待公布最终结果, “对于存在违章操作的行为肯定会严肃处理。”

客车企业的挑战

显然,通过降低新能源客车补贴金额,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能源骗补行为,也将减少大部分客车企业的利润。

据宇通客车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12.11亿元,同比增长2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5亿元,同比增长35.31%。宇通客车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据其年报显示,去年,宇通获得了高达68.56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接近净利润的两倍。

比亚迪也表示,由于新能源车型热销,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8.23亿元,同比增长551.28%,其中,电动大巴K9等新能源客车成为新能源汽车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通客车方面,去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99亿元,同比增长42.8%。据该公司公告,1~7月获得新能源补贴金额,就已超过其全年净利润。

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客车补贴方案的逐步调整,以及2020年补贴的最终退出,企业若找不到新盈利点,利润或将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于依赖新能源业务严重的客车企业来说尤甚。

“新能源客车,特别是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确实有些严峻,在补贴逐步下降时,对他们来说,如何在提升产品力的同时去降低成本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上述新能源负责人指出。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