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探讨

作者:陈永光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7-02-10
分享到
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不同行业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非常多,当然,也有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最终“空心化”。

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不同行业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非常多,当然,也有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最终“空心化”。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其成功“走出去”尤其引人注目。官媒甚至高呼,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了爆发元年。中国高铁的厚积薄发,很值得中国汽车行业所借鉴。

“走出去”在汽车行业同样炙手可热。中国很多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纷纷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海外并购与整合,很多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0年3月份,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约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这是中国整车生产企业首次全面收购国外豪华品牌,也是中国汽车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之后,我们注意到不少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寻求海外投资及并购的机会。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并购英国百年老字号企业。这家以汽车轮胎为主业的公司于2013年7月份斥资3 000万英镑成功并购了英国具有123年历史的考普莱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也是迄今为止对英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最大投资项目之一。永泰集团董事长尤学中表示,考普莱被永泰集团并购后,已经在其山东总部建立了一个完全参照英国标准的考普莱工厂,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我所用”。尤学中表示,经过近3年运作,考普莱被收购后的客户不但没有流失,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其年营业额从当时的4 500万英镑增长至现在的超过1亿英镑,员工规模从当初的300多人到现在的700人。“我们并购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放心地让英国人继续管理公司,不能让企业拥有‘英国人的心脏,中国人的面孔’。”这或许是董事长经营并购企业的一种心得。

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公使衔参赞(尖端制造业与交通)魏林博士表示,英国在汽车产品设计和制造领域具有的巨大科技潜力,以及独特的开放性市场降低投资中的“技术壁垒”,以及外来企业在英国的技术适应力等,都成为吸引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前往投资合作和并购的重要因素。上汽集团于2007年在英国建立上海汽车英国研发中心,长安汽车2010年6月在诺丁汉建立长安英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吉利2013年以100%股权收购英国锰铜的业务和核心财产。

除了投资或并购英国企业外,德国的家族企业和美国企业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标。2016年3月,中鼎股份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鼎欧洲控股有限公司拟投资1 200.55万瑞士法郎,收购瑞士Green Motion的42.87%股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而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的宁波均胜电子也通过“走出去”战略,几年前成功完成了德国普瑞公司的收购,直接打入众多国际领先OEM厂商的配套体系,今年2月份再次大手笔地以11亿美元收购两大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美国KSS公司和德国TechniSat Digital Gmbh汽车业务。均胜电子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剑峰表示,本次并购不是财务投资,而是战略并购。并购后,公司将成为汽车电子、汽车安全,特别是主被动安全、智能驾驶(HMI)、自动驾驶、汽车信息和车联网领域的全球顶级供应商。

我国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对“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在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一些国内零部件企业把“走出去”视为得到核心技术的捷径。

的确,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把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为我所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并购而去并购,其效果或许适得其反。为避免“空心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一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等多方面全盘考虑。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