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小联盟,而是国家级创新平台!”
12月19日晚间,多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将出资5000万元参与设立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汽研究院”),一个注册资金10.5亿元、集结21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及科研单位合资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创新战略核心智库横空出世!
车企为主的全产业链跨界合作
作为参与者之一,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正堂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早在 2013年8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组织汽车企业和科研院所、移动运营商、软硬件厂商共计3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要承担智能网联相关政策制定和推广工作。
“但要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最好还是有国家层面的平台来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于是一个由工信部主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推的股份制国家层面创新平台就应运而生了。”施正堂说道。
21家企业每家均出资5000万,各占注册资本的4.76%,这个“国汽研究院”来头可不小。
据了解,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到2020年,要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汽车领域占了2个中心,一个是新能源中心,一个就是智能网联中心,而国汽研究院正是所谓的“智能网联中心”。
那如此高起点的平台,究竟是由哪21家企业组成的?从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平台囊括了几乎所有主流整车企业(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宇通、重汽、江铃、中国汽研、上海淞泓)、零部件企业(亚太股份、保隆科技、启迪国际)、信息通信企业(中国移动、联通集团)、移动出行公司(北京小桔)、互联网科技公司(中汽中心)、数字地图提供商(四维图新、中海庭),以及中国兵器、顺义科创等在内的整个智能网联产业链条。
“这是一次充分体现跨界的合作”,施正堂分析,虽然国汽研究院是以车企为主体,但包括信息通信企业、数字地图提供商、科技公司等参与者的加入,说明汽车产业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而这也将极大地有利于未来新技术的产业化。
有望借助智能网联实现“弯道超车”
据了解,目前国汽研究院还处于工商注册阶段,后续合作模式及更多细节尚未披露,但平台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推动重点领域前瞻基础技术和共性交叉技术从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实现中国本土信息通信(ICT)企业与中国品牌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跨界合作,整合各方力量打通技术链、产业链,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未来技术竞争制高点,弥补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缺失的短板,提升我国智能网联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中国从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转变的宗旨已非常明确。
“新的平台必然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作为其中为数不多的零部件企业,保隆科技凭借突出的盈利能力和与平台相当契合的产业布局成功入围,该公司董事长陈洪凌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智能网联产业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传统业务的补课,比如在智能网联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车用传感器,目前国内约93%的市场份额仍被外资企业占据,这是国内企业要尽快追赶的;二是未来趋势的跟进,在当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时,更要着眼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及早布局。
“我们加入这个平台不图一时的小利,而是要表达致力于智能网联的长远志向。”陈洪凌坦言,未来保隆科技的目标是全面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所涉及的上百个传感器、自动驾驶的感知器件、以及主动减震系统,并将其中很多目前只应用于豪华车的部件实现低成本产业化,深入挖掘包括智能芯片在内的高精尖技术,为国汽研究院提供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支撑。
而以汽车制动系统见长的亚太股份,则要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叠加传感器、算法控制等技术,开发出适用于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的完整系统,成为国汽研究院中真正意义上助推智能网联的系统提供商。
知情人士还透露,未来国汽研究院将落户于北京顺义。而与之类似、坐落于苏州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成功,给了陈洪凌很大信心,“连专注于发动机单项技术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都做得如此风生水起,那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国家级平台也必将会取得重大成果。”
施正堂则认为,毫无疑问,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在智能网联领域,国外也处于探索当中,而中国在数字地图和互联网技术的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于发达国家,加上智能领域的持续开发,中国将有机会凭借智能网联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而这也正是国汽研究院成立的重大意义所在。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