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四年连续下滑之后,我国汽车出口终于在2017年止跌回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去年我国汽车出口89.1万辆,同比增长25.8%,其中,乘用车出口63.9万辆,同比增长34%;商用车出口25.2万辆,同比下降8.9%。虽然距离2012年105.6万辆的历史最好成绩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总量已超越了前两年。究其原因,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去年出口向好得益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同时也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紧海外布局密不可分。“‘十三五’期间,自主品牌车企仍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但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水平,最终有望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许海东如是说。
四年下滑止跌后大幅回升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的态势,但我国汽车出口却呈现跌宕起伏的发展趋势。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从33.2万辆的低位逐渐上升,直至201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此后急转直下,出口形势一路下行,2015年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20.1%。所幸,经历了四年连续下滑后,2017年出口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增幅超过25%。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从出口区域来看,去年汽车出口的增量主要来自伊朗、美国、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美洲市场强势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北美洲的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从2014年仅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9%,上升至2017年的12%。对此,崔东树分析,作出主要贡献的是以出口雪佛兰新赛欧和别克昂科威为主的上汽通用。
我国2017年汽车出口大幅回升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全球宏观经济的回暖。许海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的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正逐渐复苏,当地的汽车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有力支撑。
值得强调的是,借“一带一路”倡议等东风,我国政府为车企“走出去”带来了诸多政策利好。许海东介绍,去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60.88%。
自主品牌脱胎换骨新能源汽车是亮点
对于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的市场表现,中汽协方面持乐观态度,预计有望重回百万辆高点。许海东对此表示:“当前自主品牌已经脱胎换骨,到了往外走的时候,出口更注重质量。”
确实,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进步有目共睹。许海东指出,首先,在产品竞争力方面,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我国汽车产品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并逐渐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其次,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主要模式,我国汽车出口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我国汽车企业在伊朗市场的经营模式共有三种,除了传统的整车进口和CKD组装模式外,合资独装的方式正成为主流。这种从进口、组装、生产到销售所有环节都由自主车企完成的经营方式已经被奇瑞、上汽、北汽和华晨等车企所采用,通过属地化经营的方式,掌握了在当地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实现了从贸易出口转向海外投资的战略转型。
第三,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新亮点。海关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达到9.31万辆,新能源汽车不失为我国汽车出口向上突破的新机遇。2017年正式实施的新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更是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奠定了向上发展的有利基础。
配套协同抱团出海仍应成为主旋律
在汽车出口向好的当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产业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汽车工业“走出去”仍面临着新兴市场需求复苏乏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货币和贸易限制频频掣肘,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严峻形势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基于此,加强配套出海,抱团“走出去”仍应是我国车企海外发展的关键词。
高和生建议,首先,建设汽车强国必须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优化全球资源,以及资金和技术等资源配置,推动汽车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和资本配套“走出去”,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强协同发展,抱团出海,例如可采取共建汽车产业园区,共建境外汽车维修中心以及配件生产基地、共享信息资源等多种举措,分摊风险成本,打造中国品牌的整体竞争优势。
许海东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还需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对接,为车企“走出去”进一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我国汽车金融和保险等产业的海外支持至关重要,多方合作协同出海,才能助力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