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是车身内部造型的主要组成部分,造型多样但受到许多严格制约,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要求是评价仪表的必要条件。此文以相关的国家标准法规和设计经验为基础,对仪表板进行人机工程分析,设计出符合人机要求的仪表板。
仪表板是驾驶室内饰件中最主要的零部件之一,且总是展现在人的视野里,故其对驾驶员的影响很大。
组合仪表可视性
汽车行驶时,组合仪表是精确反映行驶车况的主要装置。其位置最好应使驾驶员不必转动头部和眼睛就能全部看清,或者至少应在头和眼的自然转动范围内。所以,组合仪表的易读性是仪表板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
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中对眼球自然转动角定义和设计经验值,对于重型货车来说,组合仪表的目视距离设置成800±50mm(见图1),仪表视平线与水平视野的夹角α角应满足在最大舒适视角30°以内,最常用且最重要的仪表信号指示器应尽可能在视野中心3°范围内的最优视区,仪表平面应与驾驶员的视线成直角,即β角满足90°左右要求。
组合仪表被遮挡视野
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经常要观察仪表盘上的各种仪表和显示装置,驾驶员的视线会受到转向盘的轮缘、轮毂或轮辐的阻挡,为了行车安全,行业要求驾驶员正常姿态驾驶时,其仪表上显示的信息不能被转向盘等遮挡。
具体的做法参考SAE J1050的标准:过左眼点做以转向盘上半轮缘内外切线和轮毂的切线,这些切线与仪表面相交,交点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点的单眼盲区;同理做出右眼的单眼盲区,得到两眼的共有盲区(见图2);再通过转向盘轮缘上的中心点做中央眼椭圆的上下左右四条边界切线,这四条切线与仪表面相交得到四个交点;延长转向盘轮缘上的中心点与中央眼椭圆眼点,与仪表面相交得到个交点C;将人体双眼盲区从点C分别平移至以上四个交点,生成的大包络即为群体视野盲区。如果仪表显示信息不被群体视野盲区遮挡,则满足所有百分位人体的仪表视野要求。
仪表反光
仪表罩的功能是防止光线对驾驶员造成炫目。仪表罩要有足够的深度,以遮挡射向仪表盘表面的光线,因此应进行仪表的反光校核。从风窗玻璃的入射光经过仪表罩后,如果被仪表表面反射后不会与眼椭圆相交,就不会产生反光现象(见图3)。当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DVD等的反光校核中。
通过侧风窗玻璃的入射进来的光线可能对仪表造成反光,使夜晚驾驶时,仪表在侧风窗玻璃上呈像,如果呈像区域在驾驶员观察外后视镜的范围内,则可能影响驾驶员对车后车辆的判断,造成安全隐患(见图4)。
空调的吹面、除霜除雾风口
空调的吹面风口的设计角度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驾乘舒适度,通过近年来的市场调研来看,越来越多的重型货车用户对空调的性能关注度提升。吹面风口中心点与H点的Z向距离≥335mm,设计状态吹面气流吹向人体的下颌处;风向调节范围:上端需达到人体头廓线,下端需达到H点(见图5)。
汽车风窗玻璃上的霜冻会严重影响驾驶员视野,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除霜除雾风口的合理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霜除雾气流在前风窗玻璃上的落点位于A区下边缘0~40mm范围内;除霜除雾气流方向与前风窗玻璃夹角在28~32°之间(见图6)。
图8 RAMSIS手触及界面
手触及界面
关于汽车驾驶员手触及界面,SAE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汽车驾驶员的手触及界面是指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态坐在座椅、身系安全带和一手握转向盘时另一手能触及的最大空间界面。驾驶员手触及界面主要用于指导布置内饰控制按钮和操纵杆件,使驾驶员能够方便操作且减少操作疲劳(见图7)。根据电器操作件的重要性和使用频次,手触及界面分为单指触碰界面、三指旋握界面和满掌抓握界面。
虽然SAE标准对手触及界面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校核起来费时耗力,需要输入200多个点再拟合成光滑的弧面,且标准中明确仅限定于驾驶员的手伸及,同时也不适用重型货车,所以重型货车不能借用此标准校核仪表板。因此推荐用RAMSIS软件进行校核,只需确定手部旋转中心肩锁骨的关节点,定义不同的手部触及点,就立即生成手触及界面(见图8)。
膝部空间
驾驶员的膝部空间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操作方便性和撞车时驾驶员身体的运动轨迹及伤害程度。膝部空间主要指仪表板下护板与膝部包络线之间的空间,仪表板设计应该余留适当的间隙,不同的车型对仪表板到膝部包络线的距离要求有所不同。
驾驶员的膝部包络线是指小腿绕脚踝点运动操作踏板时,膝部特征点扫过的轨迹所形成的包络线。通常采用95%的人体膝部进行校核,仪表板中央区域和副驾区域都可以借鉴此法。通常状况下,要求在膝盖包络区域内仪表板上不能出现任何硬物,并且尽量使膝盖点先与仪表板表面接触而非小腿,但如果设计无法避免,在一些碰撞验证中就有可能被扣分。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