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青特 放飞梦想,扬帆远航

访青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纪爱师先生

作者:孙彬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0-07-13
分享到
从1958年成立之初年产值仅几万元的一个公社修理厂,到今天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的集团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一枝独秀,青特已完成了三次跨越式的发展


青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纪爱师先生

2007年‘青特’牌车桥总成以总分第一荣膺‘中国名牌’称号,成为全国车桥行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的 ‘双冠王’。这一殊荣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喜悦和自豪,体会更深切的还有责任与压力。”谈到企业获得的荣誉,青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纪爱师先生的言语间流露着谦逊。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及品牌意识。” 面对今天的成就,纪爱师先生感慨万千,“多年来,青特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高质量、低成本、国际化’的战略方针,秉承‘品质与世界同步’的产品理念,对精工制造不懈追求,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从1958年成立之初年产值仅几万元的一个公社修理厂,到今天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的集团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一枝独秀,青特已完成了三次跨越式的发展:

一是,从农机修配到生产汽车铸件和农机具制造的跨越;

二是,从生产农机产品到特种汽车制造、专用车改装及半挂车支承桥生产的跨越;

三是,从生产汽车铸造件到生产重型汽车驱动桥的跨越。

经过50年的锐意变革和进取,如今的青特已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多年来,青特以自主品牌整合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打造了“青特”强势品牌之路。在良好的市场机遇面前,青特迅速成长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排头兵,主营的核心产品——“青特”牌驱动桥在我国车桥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其生产能力、生产数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目前,青特的车桥产品已达到近百种规格,批量为国内各大汽车厂家配套,重型汽车驱动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

  

创新是企业壮大之根本

“青特的发展是在创新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青特的生命线。” 谈到企业的发展,纪爱师先生这样讲到。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所在,青特更是把技术创新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针对中国的车桥市场,青特在早期的研发中就开始实施国际合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的“三步走”策略,坚持在技术引进后必须对国外的成熟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以更良好的性能适应中国的汽车市场。在具有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后,青特又采取与国内外主要大型整车企业进行同步研发的策略,这也是青特的产品能够在中国车桥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青特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二是,从产品功能挖掘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三是,从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立足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青特的主导产品已全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纪爱师先生介绍说:“以STR车桥为例,该产品就是在国际技术合作引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对内部结构、车桥匹配性、承载能力等方面重新设计的一款可良好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型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现在我们又将研发重点放在了车桥轻量化方面,以更优质、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来满足市场。”

纪爱师先生说:“现代企业竞争已经发展到以管理求生存的阶段,青特在经营上简单来讲就是:‘敬人、诚信;敬业、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管理上,青特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以产品零缺陷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全员、全面、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对产品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在业内,青特率先通过ISO2001、TS16949体系认证;导入TPS管理模式——实现物料平衡,保证精益生产;实施ERP系统——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使资源得到有效、最大化的利用。管理的提升与升级,为“精工制造”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青特这艘巨轮不断驶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先是企业发展之导向

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资源,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青特逐步形成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研发平台。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技术进步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在纪爱师先生看来,正是领先的科技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提供支持,并在制度、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积极创新,从而确保了集团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等方面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面对取得的成绩,青特仍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车桥多样化制造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研发。“为了实现‘让品质与世界同步’这一目标,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怠懈。”

“先进的制造装备保证了产品的制造水平,而制造水平的提高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进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当谈到如何看待先进制造装备与产品制造水平、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时,纪爱师先生用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007年,青特产业园一期工程的6个汽车及零部件项目——特种汽车项目、铸件项目、锻造项目、支承桥项目、汽车悬挂项目、驱动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这是一个集生产和研发与一体的汽车产业园区,它的建成及投产不仅意味着规模、产能的扩大,同时还标志着青特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投资12 000万元改造铸造生产线,从德国KW公司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静压生产线,打造了年生产能力5万t的亚洲第一大铸造生产线;驱动桥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建成国际一流的驱动桥生产线;支承桥项目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支承桥生产技术和设备,可年产支承桥10万支,产品主要出口;谈到青特领先的生产实力,纪爱师先生滔滔不绝。“集团对硬件设备的引进和完善是不遗余力的,机加车间的关键设备有KUKA机器人、海科特和辛辛那提的加工中心、THOMPSON双头自动摩擦焊设备等。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创新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纪爱师先生说。2006年,青特压缩式垃圾车、多功能柔性车桥装配线荣获“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集成创新大奖”。这条集聚了青特集成创新成果的多功能柔性车桥装配线可年生产各种驱动桥30万支。该车桥装配线,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式选垫机、主减速器试验机和车桥性能实验机集成于一体,形成了多功能柔性装配线;具有随行可调间区和可调夹具装配小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工件不落地,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适用于多品种不同产量的车桥的柔性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行开发的数字式选垫机、主减速器试验机和车桥性能实验机,全部采用PLC控制,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可在屏幕上显示,保证了车桥产品的装配质量,提高了装配效率。

 

用激情与梦想开启未来

近几年,“国际化”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海尔、奇瑞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纷纷走向世界,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顺应形势发展,青特于2004年成立了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全面开展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目前已经与俄罗斯、美国、韩国、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集团旗下“约克”支承车桥品牌超过4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青特已经成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同时加强出口合作和招商引资,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合资合作建设城市类专用车、工程类专用车、高速公路运输类专用车、特种汽车四个专用车项目。现在,青特正以“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专用车、特种车制造商以及商用车车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为目标而不懈努力着。

“当前,国内重卡车桥生产企业很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为此,青特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加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设备投入等方面的同时,不断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积极与美国阿尔泰克公司等一些国际企业合作;在技术引进方面,斥巨资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产品开发方面,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不断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促进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升级。通过一系列自主创新举措,确保了我们在国内同行业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青特也迎来了自己的50华诞。50年的风雨兼程,50年的披荆斩棘,50年的攀登、超越,已化作青特人“追求卓越”的坚定。跨越青特50年,纪爱师先生的梦想不仅要让青特在中国壮大,而且还要让青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行业领导者,我们将继续努力使企业成为最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引导行业制造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名牌的出现。”伴随着波澜不惊的话语,与这位曾经先后两次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的纪爱师先生的交流,让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激情与梦想。
青特,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产品。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