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定汽车燃油消耗定额的方法

作者:柴仕杰 张耀圆 文章来源: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0-11-09
分享到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是指生产某个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用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是成本核算、采购、收发材料和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材料消耗定额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品质,所以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制定定额,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前言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燃油消耗定额的制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商品车在出厂时燃油箱不是装满燃油出厂的,而是根据商品车的转运及顾客的要求进行燃油加注的,即满足需求即可。商品车不会因主机厂为其多加注了燃油而提高售价。所以,制定合理的燃油消耗定额,对减少浪费、降低汽车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意义。

下面将以某SUV 车型在ET(试制)、PT(试生产)和SOP(量产)阶段燃油消耗定额的制定、调整及燃油消耗差异问题的解决,来介绍一种整车生产燃油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

ET阶段燃油定额的制定

新车生产一般分为ET、PT和SOP三个阶段。在ET阶段制定的燃油消耗定额是根据理论推算出来的。

燃油定额制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燃油箱的标准容积、燃油箱中油量传感器所在的位置、车型下线所需要的调试路径及车型的生产状况。

该款车型燃油箱的标准容积为70L,根据燃油箱中油量传感器所在的位置计算得出,在燃油指示灯报警亮起(油表指针显示在第二红色刻度线处)时,此位置油量为10L左右。而车辆在入库前对车辆油箱燃油存量的要求为燃油指示灯不报警亮起即可。

车辆下线经过的途径为:内外装检验、机能检验、淋雨检验、最终检验一检、二检、用户检验一检、二检,全部合格后交成品库。以上最终检验一检、二检和用户检验一检、二检每次检验时都要在试车路段上跑两圈(试车跑道每圈1.5km),共计8圈12km,根据车辆的百公里耗油量及车辆前期品质情况,除去底油量,确定国内车调试用量为7L。故在ET阶段制定的燃油消耗定额加注量为:17L/台。

PT阶段燃油定额调整

一、问题

该款SUV车型在进入PT阶段进行批量生产后,连续几个月燃油实际消耗超出定额消耗数量。

按ET阶段制定的燃油定额加注量(单台17L),而实际加油量平均为30.7L/台,单台超出定额13.7L,造成了整车生产成本的增加。

二、现状调查

分析燃油消耗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包括油表不够准确、补加燃油过程无人控制及整车下线调试过程中存在浪费等。

1.车辆燃油入库要求

该款车型燃油箱的标准容积为70L,整车入库燃油存量标准为燃油报警指示灯不亮起,燃油报警指示灯亮起时油表指针在油表第二红线处,此位置油量约为10L(如图1所示)。

2.整车下线后调试路径

下线经过的途径(依据ET阶段燃油定额的制定),每辆车除去底油量10L,存留调试用油量为7L,按该款SUV车型市内百公里油耗13L 来计算,定额给定的调试用油量约50km,成品车入库时的里程表里程大多为30km以内,所以,定额调试用油量满足调试交车绰绰有余。

3.油表相对不准确

按公司规定,成品车辆在交入库时,合格的燃油存量要求为燃油报警指示灯为熄灭状态,而油表指针在油表第二红色刻度线及以下时,燃油报警指示灯亮起。通过加注燃油,当指针越过第二红色刻度线时,指示灯熄灭。但实际情况为部分车型油表指针还没有落到第二红刻度线时,指示灯已经亮起(如图2所示)。

4.二次补加过程无人控制

新车在总装线体上按照定额加注完燃油后,在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燃油报警灯亮起的情况,则到专门的燃油补加处补加燃油。但补加过程无人控制,调试员的补加次数、补加油量全部由调试员自己控制,调试人员补加完成后,只需登记车身号、补加时间、补加量等信息即可。

下表列出了所调查跟踪的6台车辆的燃油补加情况。由表可以看出,车辆调试人员燃油补加过程无人管理,这势必造成燃油的浪费。

5.调试过程中存在浪费

车辆在调试过程中,调试人员随意开启空调,且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车辆一直处于发动怠速状态,存在浪费。

6.总结

通过以上现状的调查,可以得出燃油消耗大的原因主要有:(1)燃油补加过程无人控制;(2)部分油表相对不够准确;(3)调试交车过程中存在浪费。其中第一点原因,燃油补加过程无人控制是主要原因。

三、解决燃油消耗增加的方法及效果

1.降低燃油定额

根据现状调查情况,调整燃油定额为13L。

2.严格控制燃油补加过程

采取临时措施:

(1) 对于燃油补加设专人加油,由于油表为非精确量具,且从加油到反映到指针指示须有几秒钟时间,所以以每2L为一个单位加油,每加完一个单位后观察油表位置,当燃油报警灯熄灭时停止补加;

(2) 对于调试车辆,均要求在车辆入库前燃油标准达不到入库要求的,在进行燃油补加,如无特殊情况,调试过程中不允许补加燃油;

(3) 杜绝调试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严格纪律。

3.效果验证

对于以上措施,进行了六天的试运行,平均每台车燃油加注量较采取措施前降低13.78L。

4.永久措施

根据临时措施的效果评价,将临时措施固定化,同时取消专人补加燃油,将措施制度化并要求每个车辆调试人员共同遵守。

燃油箱油表本身不是一个要求十分精确的测量工具,本文图2中所显示的油表问题,经过技术部门调试后,相继得到解决。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实施和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大降低了燃油加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以上ET、PT整车生产阶段对燃油消耗定额的制定、调整,为SOP阶段整车成熟量产夯实了基础。

总结

整车燃油定额与车辆的燃油补加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即要降低燃油补加率,就要增加燃油定额至较高的水平,去满足特殊车辆的要求,但会增加成本;如果降低燃油定额,则可能不满足特殊车辆的燃油消耗需求,造成车辆补加燃油,降低生产效率。在整车生产厂,可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及生产任务的大小选择低燃油定额与低燃油补加率之间的平衡。建议在生产任务不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的降低燃油定额,增加燃油补加率来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在不降低整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是所有汽车制造商的不懈追求。为了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