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北京有关部门出台汽车"限购令"之前,有没有和汽车企业、业内相关协会进行过沟通?
迟亦枫:据我所知,没有。因为这个政策影响非常大,一旦召开座谈会,将信息传播到社会上的话,产生的影响将比去年12月疯狂购车的影响大得多。
制定政策时一方面要保证它符合实际,另一方面也要为该政策保密,避免在社会上产生过大影响,所以只能是部分人关起门来,研究、制定。用这种方式出台的政策,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也在意料之中。之后,可能会慢慢修补。
其实,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我就听说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北京对汽车实行限购、限行政策。不过,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发展经济,国家连续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在此背景下,北京研究限购政策明显与国家政策基调不统一,所以也就搁置下来。
《21世纪》:为什么去年年底突然出台了这一政策?
迟亦枫:因为近几年北京汽车销售增长速度太快,2008年50多万辆,2009年70多万辆,到了2010年就达到90多万辆,这种爆发式增长是谁也没想到的。
由它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去年几次全城交通瘫痪,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10月底11月初时,我接到了上级传达的这一精神,就预感到北京有可能会限购车辆,而且解决方式可能是系统性的,不仅仅指向一个方面,虽然当时的社会反响并不敏感。
到去年12月中旬时,业内就预感到肯定要实行限购了,因为这次政策制定牵扯的部门很多,在制定政策时自然而然要召开座谈会,进行前期调查,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限制的有关内容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在一些敏感人群中传达了。所以在去年12月23日政策出台前,京城车市就已经出现了抢购风。
而之所以选择在年底出台,我认为是为了避免影响政府、汽车企业的新一年规划制定。
《21世纪》:当时业内对政策限购的数量、条件有没有提前获知?
迟亦枫:没有。虽然当时很多人已经知道京城肯定要限购车,但什么时候限,限多少没人知道。对摇号购车的方式,对每个月的限购总量,虽然当时大家都有猜测,但都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毕竟北京作为首都,它做出的决策在全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据我了解,政策讨论前期,最初的说法是每年就限购10万辆至15万辆。但是从心理上说,这个文件不出台,大家都认为,限购可能性不太大。政策一旦出台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限购政策是最严厉的,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现在来看,这个政策出得还是有点急、有点粗,比如有关二手车的相关配套政策至今还未出台,说明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对二手车内容既没有涉及也没有设计。
《21世纪》:您认为该政策对北京经济消费结构将产生何种影响?
迟亦枫:这个政策出台确实有复杂的背景,政府在制定这个政策时也是矛盾和痛苦的,因为这一政策肯定对北京的经济消费结构,尤其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刻、深远和广泛的,应该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汽车零售行业占北京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相当高。以去年为例,去年北京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其中与汽车相关的商品零售总数达到1600亿元,比例将近30%,这几年的比例差不多都是这样。而且,在近几年北京商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中,汽车行业的贡献率占到40%,所以北京汽车限购政策出台后,对商委系统的打击最大。
据我所知,因为实行汽车限购,今年北京商品零售总额缺口预计在600亿元左右,这还是保守估计。
《21世纪》:600亿元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迟亦枫:去年北京汽车行业的商品零售总额约为1600亿元,共销汽车约92万辆;今年新车销售加二手车置换的数量大约在50万辆,因汽车销售数量减少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大约为600亿元,我认为这个数字还偏于保守,可能影响会更大。今年北京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就是在900亿元左右,正好把这600亿元的缺口剔除了。
《21世纪》:北京的汽车限购政策会长期存在么?
迟亦枫:不会是一个长期政策,但是短期内肯定会存在,因为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还跟不上城市的发展。从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来看,北京限车是一个特例。因为国外的汽车工业发展是逐步进行的,经过10年、20年的发展,使汽车数量与城市发展达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由于我们起步较晚、发展太快,使得汽车拥有量与城市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状态,所以无奈之下采取了这一方式。
我认为,一个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应该是有一定限量的。当汽车拥有量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自然就会减少车辆购买,使汽车与城市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东京、里约热内卢等国际大都市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现在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在470万辆-500万辆之间。我认为,当北京汽车拥有量达到700万辆-800万辆顶点之后,就会有自然下降,达到平衡的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汽车限购应该是一个临时性措施。政府将通过汽车限购,给自己一定时间缓冲,利用这一时期完善城市交通建设。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