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反倾销升级 中企须抱团取暖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11-07-27
分享到

在美国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出口的伤害还未完全“愈合”之时,阿根廷近日又决定结束对中国产轮胎的反倾销调查,并采取征税的最终措施。而这一措施无疑使在当下国际市场上屡屡受困的中国轮胎雪上加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轮胎行业协会的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轮胎企业应该团结起来,积极争取在国际市场上的权利。如若不然,我们将陷入将辛苦开拓出的市场拱手让人的恶性循环。”

征税高达23%

近日,商务部发布预警,阿根廷官方发布的反倾销措施具体如下:对旅游用车轮胎征收23%的反倾销税,对农林用车轮胎征收10%的反倾销税,对公共汽车和卡车用轮胎征收17%的反倾销税;另对特定型号的子午线轮胎暂缓征税6个月。上述措施于2011年6月22日起生效,有效期2年。

据悉,阿根廷对中国轮胎反倾销调查始于2009年9月,至今已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此次阿根廷反倾销措施针对原产于中国的轿车、客车、卡车和农用、林业车辆轮胎的理由是:阿根廷相关部门递交的审查报告认为,中国轮胎在阿根廷市场的倾销幅度为165%。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邓雅俐表示,阿根廷是全球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是遭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四分之一是针对中国产品。

邓雅俐认为,中国轮胎出口阿根延的数量相对于美国来说要少得多,其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也没有美国对华特保调查那样严重。

青岛双星董秘办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针对国外对中国轮胎行业反倾销税的征收,公司会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寻找产品销售的新出口,如非洲、中东等。

品牌薄弱是根源

针对中国轮胎的遭遇,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认为,由于中国自主品牌轮胎出口额在全国轮胎出口额中的比例不足8%,橡胶产品品牌影响力薄弱是陷入困境的技术性原因。

范仁德称,要支持中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专利和品牌,建立自主品牌营销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就近开拓市场或立足当地市场直接向欧美出口。

针对国内轮胎出口渠道多,准入条件低,出口市场混乱等问题,他称,要通过政府制定有关法规、协会自律来改变,加强政府对出口企业和出口贸易公司的管理和整顿,建议取消一些产品质量差,出口价格低,信誉不佳的企业和经销商的外贸自营权。

据统计,中国轮胎行业现已陆续受到十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以及美国、印度的特保调查。范仁德称,协会要及时掌握贸易摩擦的信息,尽早应对,积极应诉。

“应对反倾销最重要的是要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遭遇反倾销调查的产品我们限量生产,然后创新另外一种高规格的产品,不仅可以适当提高价格,还能规避反倾销,消化反倾销的成本。”中策橡胶办有关人士说。

轮胎企业须齐心协力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