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被油品绑架的国IV排放标准

发布时间:2013-05-24
分享到

7月1日,柴油车国IV排放标准实施在即。然而,在这个时候推迟传闻越传越真。无论这传闻是谣言还是事实,业内对国IV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如期实施,一直持怀疑态度。

国IV执行时间屡遭推迟,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技术门槛、燃油油品和尿素供给以及升级带来的成本压力。如今,经过几年准备,产品技术问题已经被攻克,多出来的成本,整车厂也在想办法解决,有不少企业表示如果国IV排放真的强制实施,多出来的成本用户不得不接受,他们只能买比国III贵几万元的国IV车。

除去技术和成本的阻碍,剩下的最大障碍就是油品标准的制定和尿素的供给。

业内专家对实施国IV排放标准,信念一直很坚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对排放升级的态度,是坚持标准先行。他曾对本报表示,欧洲国家都是提出标准,然后想尽办法地去实现。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与金冬寒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内燃机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他认为国IV排放标准已经箭在弦上。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压力下,工信部、环保部等部门一直加紧推进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无奈中国国情并不与欧美国家一样。“三桶油”在对改进油品的事上并不积极。因为提升燃油品质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付出巨额资金。据卓创资讯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级国IV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500亿-600亿元。

海外扩张加速、基建以及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倒逼,使得“三桶油”的融资力度不断加大、加快,其负债在这几年也急剧攀升。债台高筑的“三桶油”又怎么会有积极性去升级油品?

对“三桶油”对待国IV的消极态度,业内人士尖锐指出,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业,作为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却率先违背标准制定的时间,而且没有任何解释说明,置环保部门正式发布的标准于尴尬地位,在实际上否定了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国家环保部作为标准的制定者面临尴尬。

去年年初,环保部对标准实施延期原因称,“鉴于目前满足国IV标准需求的车用柴油供应仍不到位,严重制约国IV标准实施进度为保证标准实施效果,根据车用燃料供应实际,决定分车型、分区域实施国IV标准”。

但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杨再舜却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今年4月起,南京对轻型柴油车、重型汽油车实施了国IV标准,但是由于国IV油品的供应不足,当地媒体曾建议当地市民和机关购买那些能够使用国Ⅲ柴油的“国Ⅳ车型”。

被油品绑架多年的国IV,究竟何时能够松绑?这个问题也许很快就有答案。国务院已经出面,勒令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如果老大难的油品问题能切实解决,那么其他问题也将不再是问题。国IV油品到位之日,即国IV时代降临之时。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