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申请到“国务院办公厅”的账号。
焦点
谈到微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一由腾讯公司推出,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其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2011年11月初,其用户数就超过3000万;一个月后,达到5000万。截至去年底,微信注册数已突破3亿。然而,微信通过手机、QQ号等方式加入“交流圈”,催生新的独特圈子化传播模式,也对受众的个人隐私保护及网络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求证事实 还原真相
“用微信查交通违法:1.在微信里按‘朋友们’;2.再按‘添加朋友’;3.选择‘查找微信公众账号’;4.搜索添加‘全国交通违法查询’为好友;5.将车牌号与车架号后四位发送出去,以后有任何违法就会自动提醒,还包括扣分和罚款额度,方便简单,还没用的赶紧用上吧!”
近段时间,上面这条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迅速转载和传播,记者咨询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得知,这种查询方式极有可能被人利用,车架号及车牌号等都是车主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就有可能出现被套牌的危险。
暗藏陷阱
就连警察也“上套”
“根本没想到这个平台是假的。”刘睿(化名)是昆明某派出所的民警,谈起自己利用微信查交通违章的经历,他显得有些无奈。6月25日,刘睿驾驶巡逻车照常巡街,接到派出所出警指令后,他在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抢黄灯驶过。巡逻结束,当心产生违章记录的刘睿想要通过微信联系在交警支队工作的同学,请对方帮忙查询车辆违章记录,哪知才打开微信就发现“朋友圈”里有人介绍微信交通违章查询平台,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刘睿添加了名为“全国交通违法查询”的公众微信。
“名字很权威,平台的栏目设置也很专业,一加为好友就有自动信息发来了。”刘睿说,他曾经参与处理过涉及互联网的诈骗案件,一般来说,互联网域名和网址都是需要向警方备案的,类似“全国交通违法查询”的网站至少得由公安部审批。看到微信里这个查询服务平台名字响亮,而且菜单栏有规有矩,刘睿便按照平台提示,依次输入了车牌号及车架信息,但最终等来的不是车辆违章记录,而是“您的信息已登记完毕”。而通过微信搜索,还能够搜出多个查询交通违法信息的微信账号,包括“老司机违法查询”、“查违法”以及全国各地的多个违法查询微信账号。
对此,昆明市交警支队宣传处民警郭峰表示,目前,昆明驾驶人查询机动车交通违法的渠道,除了各业务窗口外,只有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官方查询网站 http://www.km122.cn,“全国交通违法查询”不是任何交管权威部门的官方账号。交管部门此前要求,查询车辆违法信息时填写“车辆识别代码的后四位”,即车架号,目的就是防止车主个人信息及车辆信息泄露。可是,当驾驶人在微信上进行查询时,不可避免要将车架号提供给微信所有人,极易造成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此外,交警对于车辆违法信息需要进行仔细甄别以及传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更新,微信账号承诺的可以在违法信息发生时即时推送,根本无法实现。
审核随意
记者注册“国务院办公厅”成功
类似“全国交通违法查询”的公众微信平台是如何建立的?微信管理团队对公众微信的审核及管理是否规范?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邹超(化名)是一名网络技术员,从事IT工作已经8年了,他负责管理公司网站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审核并不严格,我们公司的平台就是以我个人名义建立的。”邹超说,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2012年8月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个人也能申请,没有什么要求,“只需要一张身份证照片,自己拍一张就行。”
“我曾经关注过一个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微信,哪知其功能是查快递单号。”邹超说,他的微信加的都是身边的朋友,“只要有人在圈子里发信息,大家都会认真看,这样的社交方式给一些虚假信息提供了‘信任支持’。那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众平台就是在朋友圈里发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不法公众平台,利用大家关心的问题制造噱头,在朋友圈里进行传播,其中不乏带有政治色彩的公众微信,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权威不容侵犯,然而,在微信里竟出现打着国务院旗号提供快递运单查询服务的荒唐事。
个人真能注册政府公众微信并通过审核吗?为了证实这一说法,记者在邹超的指导下尝试申请注册“国务院办公厅”公众平台,6月27日上午10点,记者首先登录申请微信公众账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点击右上角的“注册”按钮后弹出对话框。记者利用临时注册开通的QQ邮箱完成第一步后,网页提示需前往登记的电子邮箱进行账号激活。激活邮箱后就到了信息登记阶段,网页上出现了3个分栏,分别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为证实个人可以注册政府公众微信,记者选择了个人信息登记。在邹超的指导下,记者依次登记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填写完毕后进入申请的最后一步公众平台信息登记。“你大胆地填,肯定能过。”带着些许怀疑,记者听从邹超的指导,在平台名称一栏填上了“国务院办公厅”,为避免误解,还在介绍栏填写了“新闻调查专用”的备忘,随后提交了注册申请,网页提示将在7天内完成信息审核。
“不用7天,最多2个小时就会通过。”看着记者略显忐忑的面容,邹超拍着胸脯保证。果然,短短40分钟后,记者注册的“国务院办公厅”微信通过了官方审核,拥有了群发信息、分组管理等功能。同时,其他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微信搜索公众账号进行添加,1小时后,关注“国务院办公厅”的微信用户达到19人。
6月28日,在记者多次联系微信管理团队后,涉及“国务院”的各类微信平台最终被注销,然而,对于今后的监管方式,该团队并未做出回应。
管理缺失
公众微信或陷新一轮危机
微信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近,同时,也将用户的隐私暴露更多,不法分子把微信当做“犯罪新工具”,用它来实施贩毒、抢劫、诈骗、敲诈勒索、强奸等犯罪行为的案件时有发生。
“想买1折机票吗?想买2000元一平方米的内部房屋吗?还在为买火车票发愁吗?加XXX的微信吧……”类似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并不少见,虽然大部分人看穿了这样的把戏,但仍然有人被骗。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如果有一天XX航空公司票务中心为你发来特价机票销售信息、XX政府单位发来房屋拍卖信息、XX火车站票务点发来车票代卖信息……又有多少人能分辨真假?
记者在淘宝上输入“微信公众平台认证”的关键词后发现,竟有177家店铺提供相关服务。记者选取一家信誉较好的店铺咨询,店主透露,全套微信公众平台认证只需150元,包括微博实名认证、为微信账号添加500个粉丝及微信公众平台认证三步。店主还表示,尽管微信近期出台了各种针对平台的整顿措施,但只要不发违法违禁消息,购买的认证便不会被取消。
和所有互联网新兴事物一样,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有利有弊。昆明市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园认为,对于微信产生的各种争议,本质上都应回归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上。
面对利用社交工具的不法行为,首先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适用法律惩罚犯罪。但由于微信的犯罪成本较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微信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立法、司法机关以及运营商应该携手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监控机制,保证微信犯罪活动能及时侦破,及时公诸于众,从而遏制和威慑对这类犯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运营商也应从道义上尽到提醒责任,告知使用者可能存在的风险。
今年5月底,腾讯公司开始大力整顿较为混乱的公众微信平台,若微信用户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身份信息,微信公众平台还将进行“大清洗”,近500 万个公众账号或将面临自动取消认证危机,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类似“国务院”的公众平台仍然运行顺畅。杨园认为,认证的作用是形成一个诚信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用户与平台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在现实社会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虚拟空间里既没有特殊的责任,也没有特殊的豁免权。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