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否定规模论 吉利重估越境时间表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17
分享到
虽然以一款帝豪EC7实现了吉利往中高端转型的第一步,而在最新的销售报表中,吉利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低于长安、长城、荣威和比亚迪,而随着合资品牌下探的脚步越来越快,留给吉利的时间显然并不多。

虽然以一款帝豪EC7实现了吉利往中高端转型的第一步,但在没有“第二款EC7”出现前,只能说明EC7的成功是个偶然,而在最新的销售报表中,吉利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低于长安、长城、荣威和比亚迪,而随着合资品牌下探的脚步越来越快,留给吉利的时间显然并不多。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书福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提200万辆,转变发展思路,将吉利从虚浮的一味追求销量的云端拉回到现实,脚踏实地同时在海内外两个市场寻找突破点。

7月16日下午,“吉利与白俄罗斯工业部合资建设大型汽车组装项目”(下称“白俄罗斯项目”)北京签约仪式。吉利希望借白俄罗斯基地辐射到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打到长城、奇瑞的“老家”去。

无独有偶。一周前,杭州,吉利年中经销商大会上,吉利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公布了一系列销售激励措施,令在盈利边缘挣扎的吉利经销商们士气大增。孙晓东告诉经销商,“吉利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自主品牌。”

吉沃联席会议走向台前

2007年,李书福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200万辆产销量,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此后又进一步调整战略,将国内外的产销比例调整为各二分之一。不过即便购并了VOLVO如今这个目标也无法实现了。

“我们内部已不再提200万辆目标。”吉利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李书福已为吉利制订了新的非量化目标。7月9日孙晓东在年中经销商大会上表示“吉利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主品牌之一。”而这也正是李书福交给他的任务。

孙晓东定义的“最好”,不是以销量为衡量指标。知情人士透露,孙晓东口中的成功指的是:“推出一款车就成功一款车,借吉利的成功车型的美誉度来提升吉利的品牌,进而提升吉利品牌力,最后借助吉利的品牌力再来推动每款车的成功,使企业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

与其他企业相比吉利也有成功车型,吉利的帝豪EC7,自2009年底上市以来,销量一路攀升,目前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月均销量稳定在15000辆以上,连续数月蝉联自主中级轿车销量桂冠。不过除了EC7外,吉利其他车型都并不是很成功。此起彼伏,这也是吉利增长不如其他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原因。两个月前,李书福将吉利汽车副总裁——负责集团品牌、市场和产品战略规划——孙晓东调到销售最前端,担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调整之决心不言而喻。

实际上除了主管吉利销售,孙晓东还有个重要的身份是吉利-沃尔沃联席会议秘书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孙晓东承担的重任是要将终端的需求传达到联席会议,进而使吉利与VOLVO共同研发的平台和产品,使吉利未来研发的每一款车,都能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李书福备战第二战役

“现在的每一个战略都要慎重,必须走一步对一步。”吉利知情人士透露。吉利现在的战略更加务实和稳重,否则错了再改,必然付出昂贵的代价。

事实上,随着自主品牌价格的下探和渠道的深入,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看,自主品牌乘用车上半年销售356万辆,同比增长13.2%,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份额继续下跌。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全部是合资企业车型,没有一款自主车型入围。

10个月前,孙晓东进入吉利,协助吉利制订了一部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规划。根据该部计划,回归“一个吉利”,即以吉利品牌作为公司母品牌,而其他的三大品牌,则作为产品品牌。吉利的目标是五年以后吉利母品牌直接与通用、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对标,推出价格16万元的A级车。这也被视为吉利转型的“第二阶段”。

但品牌层面的整合,也使吉利不得不面临新的问题,原来三大品牌三大渠道未来何去何从?“总体而言,我们会充分考虑到经销商的利益,提高经销商积极性。”知情人士透露,在9日的经销部年中会议上,孙晓东已向经销商表明,未来将以奖励制度替代处罚;同时,通过更好的制度,来提高经销商的单店营销能力,而不是盲目扩网。

吉利谨慎入欧

而此前曾计划占200万辆半壁江山的海外市场,吉利也开始调整脚步。“待与VOLVO联合开发平台上的产品上市以后,我们才会考虑进入欧洲市场。”7月12日,吉利汽车副总裁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在长春稍作沉思以后透露了吉利的入欧时间表。

张林告诉记者,事实上,吉利EC7已经达到了欧洲的标准,但目前,吉利并没有考虑将产品引入欧洲,原因是担心吉利在一款EC7以后,就没有后续的产品能进入欧洲,这样无论从吸引经销商的角度,还是从品牌打造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利的。

张林透露,根据吉利的计划,未来海外市场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进入新兴市场,第二阶段进入欧洲,第三阶段才是进入美国。

张林此前曾分管奇瑞出口业务,并参与奇瑞为克莱斯勒代工协议的谈判,对于美国市场,他认为是全球挑战最大的市场,包括欧系车标致、雪铁龙,大众也是近几年才在美国市场有所提升,对于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张林计划吉利要到最后阶段才进入。

“因为沃尔沃,从技术层面来讲吉利一点也没有障碍,并且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很清楚,但吉利需要一段时间建立海外营销的能力。“张林对记者说。

而在此之前,吉利将把主要的精力深耕全球的新兴市场。“我们通过新兴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团队、锻炼我们的团队,这是一个很必要的过程。”张林说。

与欧美市场相比,新兴市场不仅技术门槛与中国接近,并与中国市场有同样高的增长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消费者对汽车品牌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对中国品牌的汽车也没有偏见。”张林告诉记者,很多海外市场的消费者通常会从产品的可靠性、造型、质量、价格等各方面来综合评价一款汽车。这也给了中国的汽车海外市场的机会。所以,吉利要在这些市场做深做透,做出品牌。

“需要建厂的地方一定要想方设法建立工厂。”张林透露。此次白俄罗斯项目,吉利的目标是要进入俄罗斯市场。该市场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百万级市场之一,也是吉利全球化战略的必争之地。按照吉利全球战略,必须在俄罗斯这样的市场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源,但是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汽车落地建厂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且政策不确定性较大,而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联盟的成立,为吉利借白俄罗斯进入俄罗斯市场赢得了机会。

事实上,在李书福战略中,海外业务不仅能为吉利带来销量的提升,同一款产品在海内外同时销售,也能为吉利带来更大的规模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由于各个国家的汽车发展阶段不同,还承接了吉利老平台产品的承接和延长平台周期的功能。因中国市场消费升级而濒临淘汰的车型,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很可能是一款相当有竞争力的车型;这也是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采取的策略。

在这个二次转型的关键期,延长每款产品的生命周期,能为吉利的下一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