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向售后市场要利润,不少汽车品牌纷纷推出了汽车延保服务。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汽车“三包”政策,也让“有偿”延保服务顺势而出,并有在市场上蔓延的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后发现,对于有偿延保服务,消费者只需付出很小比例的延保费用,即可延长厂家或经销商承诺的产品售后时间和扩大保修范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汽车有偿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消费者都抱有抵触情绪,在 “三包”实施后,或许这一现象将有所改观。
延保业务涌现
记者在走访车市时发现,随着有车一族用车养车成本的不断增加,“汽车保修期”这一衡量商品价值的要素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价格、配置外,对于保修期的时间也很敏感。
一家日系品牌的经销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汽车行驶里程数越多,发生故障的几率自然也就越高,质保期成为厂商竞争的新砝码。尽管国内不少品牌都主动延长了保修期,但汽车产品在国内依然是特殊消费品,质保期满后,消费者还要使用相当长的时间,维修保养在所难免。
据了解,目前,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一汽马自达等厂家均已推出自己独立的延保产品。经销商集团以及第三方延保提供商的模式也开始起步,并逐渐有扩大业务的趋势。
这种有偿延保的模式根据涉及车型不同而价格不等、内容不一。一般来说,延保服务的价格根据汽车品牌价格高低和延保时间长短的不同而不同,汽车价格越高,延保服务的价格越高;延保年限越长,延保服务价格也越高。在延保期内,只要是正常损耗而非人为损坏的,都可以获得免费更换零配件。
一位第三方延保服务提供商相关人士坦承,无论消费者采取那种模式,最终都需要通过经销商将延保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后续的保修服务也需要经销商进行落实。这无疑将客户与经销商捆绑在一起,有效地避免客户流失,并带来了可观的售后利润。
据了解,延保服务的利润率较高,推出延保服务的保险公司在与4S店合作时,会将车主支付的延保费用的15%-25%作为提成返给4S店。“给出了这些优惠,保险公司仍有很大利润空间。”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延保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项新业务,风险远低于车险。
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辆车一年2000元的延保服务为例,20%的返点能给一家4S店带来400元收入,至少可以抵消在售车优惠上的损失。
“买的没有卖的精。”一位4S店售后服务部经理也坦言,该4S店采取的是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运作模式,保险公司在推出延保业务时都是经过了周密的测算,定然不会承担太大风险,经销商也乐意合作,赚取更多的利润。
厂家欲分服务利润
对于经销商与保险公司合作向车主提供延保业务,多数车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对此的态度是支持的。“既然没有强制之说,那么延保就像4S店也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业务一样,是一种附加服务。”一位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称,在不违反经营原则的前提下,厂家对于经销商自己拓展的业务都持支持态度。
相比而言,合资汽车品牌更愿以厂家的名义推出延保服务,希望借助网络优势,并全面准确地掌控经销商实际的服务动态,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家东风本田4S店总经理处获悉,东风本田很早就推出了延保产品,但只针对质保期内的用户,因此新车客户购买的比较多,能占到60%以上。“延保产品还是挺值的,就算您两年内打算换车,延保没用完的期限也可以过户,为车辆增值不少。”上述人士称。
据了解,目前经销商对于延保服务都抱以肯定的态度。由于符合延保的客户通常都是新车车主,门槛较高,且延保业务针对的是车辆超过厂家质保期后才开始执行,这对厂商而言依然有利可图。“一般来讲,一辆车如果跑了三四年都没出现过大问题,那再出状况的几率就不是很高。”一位合资品牌4S店售后服务部经理直言,“车辆的不稳定期都在厂家质保的年限内了,这段时间之后再保主要零部件通常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易损的小配件延保服务通常还不包括”。
在一家一汽马自达4S店内北京商报记者也看到,延保服务的范围分为了三种,分别是动力延保、总成延保、整车延保。而新车车主要享受一年或2万公里整车延保,至少要交4200元以上。但依然会有20%的客户选择这一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市场上的700家注册经销商中,有近七成的经销商推出了延保服务,其中以厂家为主导的延保服务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
资料显示,按照比较成熟的美国汽车延保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厂商占据延保市场一半份额,第三方机构和经销商自行提供的延保占据另一半份额。
一位车企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保证今后利益的“大头”牢牢掌握在厂家手中,各厂家也开始对延保服务重视起来。“比如限制经销商与第三方合作,对打折促销赠送延保的行为加以控制等。”上述车企负责人表示,当然,这也有利于对经销商的管理。
普及发力尚需时日
在提供延保服务的各家4S店走访时,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虽然业务员对很多车主都详细地介绍了延保服务的好处,感兴趣的人也不少,但最后真正选择的消费者并不多。“感觉没太大用处,即便车辆使用超出了厂家质保期,很多部件的修理车损险中也包括了,没有必要再交一份延保的钱。”车主王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态度。
据部分经销商统计,真正选择延保服务的车主比例很低,尚不足5%。一些知名度高的品牌,如大众、通用、丰田等,选择延保的车主比例相对高一些;自主品牌和非主流品牌,选择延保的车主比例则非常低,有的店一个月也难有一单成交。
在一家奇瑞4S店内,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该店曾经尝试推出过每年500元的整车延长质保服务,但是销售效果不好,推行两个月,销售为零。
“知名度高的品牌虽然销量大,但其客户中对车辆了解较深的人并不多;选择自主品牌的车主中反而很多人非常懂车,对于如何维修保养,算的比4S店的维修人员还精准,所以基本不会选择延保。”一家上海大众4S店的维修总监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现有的延保服务实际操作现状来看,除了消费者未能接受外,很多厂家推出的延保服务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很多在国内市场进行的延保服务并没有针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服务需求来设计和规划,各品牌之间,甚至同品牌之间有些情况下无法做到向消费者提供统一和全面的服务。此外,经销商为追求销量,通常会将收费项目变为另类促销手段,免费提供给消费者,这也影响到了有偿延保服务的实施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汽车“三包”政策或许会成为延保服务的转折点。上述人士表示,在“三包”实施后,延长保修将会成为各厂商的主要竞争手段。而延保服务被消费者接受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随着延保服务的需求急速攀升,充分的市场竞争自然会演变为市场趋势,推动延保服务的普及。
相关链接
延保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延保服务的逐渐普及,有别于厂家和保险公司的第三方的延保服务也浮出水面。作为中国汽车延保服务领域的领军者,北京华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已经成功合作了100家4S店,北京商报记者特此采访了北京华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伦,为大家讲述延保产品的发展。
记者:延保产品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
李伦:延长保修在美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国内车市成熟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对延保产品的熟知度和认知度并不高。2003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延保产品,但是由于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没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人群进行改良,那时候做延保项目的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消失了。
记者:延保产品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前景如何?
李伦:我们愿意担当先驱者,培育中国的延保商业市场。如今中国汽车保有量这么大,可想而知延保产品的潜在市场有多大。
记者:目前贵公司延保产品的销售模式和效果如何?
李伦:我们的销售模式是与汽车4S店进行合作,我们的销售人员在某个4S店驻店,对到店购车或者维修的车主进行讲解销售。目前在全国我们与200多家4S店进行合作,北京占到了100多家,未来我们主要还是进军汽车市场较为成熟的城市,然后再向其他城市扩展。
记者:车主参与延保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什么?
李伦:公司收集了过去近十年几十万辆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保养、维修、保险理赔的数据,由我们美国的保险精算团队进行分析,核算成本,然后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得出延保产品的入会价格。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入会价格是不一样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