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同在未来五年或是中国赶超关键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3-07-30
分享到
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补贴均有下降,只有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投入没有下降,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的关键时期.

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补贴均有下降,只有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投入没有下降,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的关键时期。成本劣势、电池安全和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仍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3年6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与德国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fka)联合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市场指数”。该指数通过将七大汽车制造领先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加以分析和比较,从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2020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做出了一些分析和预测。

政府补贴的变化

指数表明,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这七国中,除了中国对电动汽车产业仍然保持积极的支持政策,相关补贴投入没有下降之外,其他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均有下降。中国对所有进行中的电动汽车相关项目投资仍高达77亿欧元。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领域赶超其他领先国家的关键时期。

罗兰贝格合伙人沈军先生说:“我们相信如果政府和各产业参与者持续投资,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从长期来看仍会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当然,仅靠政府扶持也是不行的,未来必须形成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尤其是需要有来自电力行业的支持。”

争当技术和市场的领先者

指数显示,韩国仍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德国紧随其后。在市场方面,电动汽车在所有类型新车销售中的占比略有提高,但在整体数量中仍微乎其微。而在产业发展方面,日本仍居第一。但随着对制造预期的下调,日本的电动汽车产量将会逐渐下降。到2015年,日本预计将制造28.3万台电动汽车以及油电混合汽车。同时,韩国、德国和法国则预期将增加产量。

在电池生产领域,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国继续占据主要市场,2012年这三国电池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28%和33%。在产量方面,中国仍位居前列,但是人们也会担心产能过剩和质量问题,中国必须要避免求大不求好的局面。指数显示,总体上,全球范围来看,尽管技术在不断成熟,成本结构也有优化,电动汽车的制造前景依旧不甚乐观。

瓶颈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成本劣势、电池安全和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仍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瓶颈。

对于OEM厂商来说,生产电动汽车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不及生产传统汽车。这种成本偏高而获益有限的情况,加上美国的液压破裂法采油项目上马使得未来几年内油价趋于稳定的因素,电动汽车的成本劣势将愈加明显。其他国家在电动汽车尚未大批量普及应用的情况下同样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即便是中国政府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有不小的补贴,但电动汽车的初次购置成本相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仍然非常高昂。已有很多厂商和汽车租赁公司开始尝试启动电动汽车的租赁市场。

电池安全问题和配套设施欠缺也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另外两大瓶颈。电动汽车所依赖的锂电池易燃易爆,世界各地电动汽车或电池燃烧爆炸的事故不断发生,让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因此,生产商必须尽快发展保证电池安全的新技术,而不是一味地依靠严格而冗繁的安全条例。另外,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较少,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充电不便,这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

充电设施必须全面到位,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成为公共和个人交通方式。德国政府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计划——目前德国有2200座公共充电站,其目标是在2020年前建成15万座,外加7000个快速充电点,以及80万个车库内充电点。但是,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如何以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引来持续投资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