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1-06-19
分享到
在6月18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举办了高峰对话。

2021617-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在618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举办了高峰对话。参加高峰对话的包括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亦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凤英。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付炳锋:大家上午好,前面论坛环节大家都统一了认识,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今天早上苗部长在视频致辞也提到上半场、下半场,下半场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起点上,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战略,相信各位都有思考,今天我们特别荣幸请来汽车行业企业的一些领军人物,跟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下汽车行业的未来以及他们对企业战略的思考。

首先有请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亦功先生,和我们分享关于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大家掌声欢迎。

刘亦功:首先感谢我们协会对我的邀请吧,昨天下午的闭门峰会和今天上午的论坛收获很大。关于未来发展的建议呢,也做了一些思考,借这个机会也提一提,跟大家一起探讨吧。

第一,我觉得随着我们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亟需尽快建立起中国特色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尤其我们中国在新能源、5G包括车路协同这方面发展的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能够让我们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展的更健康有序。这个法规的建设,当然包括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大家都关注的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汽车行业零件全球采购,对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确实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这种稳定和安全是一个话题,也建议我们国家牵头行业协会,深入研究一下我们汽车链的布局,对关键的问题和环节识别,加快布局,使我们整个供应链更完善、自主可控。也建议国家对汽车整车厂在核心研发上给一些财政的支持,对汽车零部件厂家的研发和生产也给予一些支持。

第三,为了扩大汽车消费,国家也出台叫“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去转变,也希望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梳理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全范围管理吧,无论是我们的服务、维修,包括我们汽车金融报废回购等全方位做一个梳理,使这种转变真正的落地。

第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对厂家影响巨大的,都是汽车厂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希望我们国家尽快对各个阶段我们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实施路径,包括路线图都尽量的明确,使我们在重大的技术、重大的产业以及领域,快速布局和突破。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建议。


付炳锋:谢谢刘总,刘总提了四个方面关键问题,都是行业目前特别关注的,而且面向长远未来,应该提前考虑的。

前一个时期和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交流时,他说这几年汽车销量下降,接下来又经历新冠疫情,刚要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又来了芯片荒,都给企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和困难,关于维护产业链的稳定,很多领导说不及时未雨绸缪的话,新的问题还会接踵而来。

下面请东风汽车集团尤峥副总经理分享他的思考。

尤峥:今天论坛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产业发展方向。今年热点的话题就是碳达峰。

第一,建议协会出台面向“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实施路径图,使得汽车产业全产业链都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路线和行动方向。

第二,目前整个国内以新能源为总体方向的发展主题非常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会达到20%,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50%,同时也大力鼓励节能汽车发展。行业也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这两本《技术路线》给企业指明了总体发展方向。

新能源方面发布了“三纵三横”技术体系,三纵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有燃料电池,三横主要是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电池、电机方面,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宁德时代成为电池行业的领头羊,主流企业的扁线、高效高功率电机也都陆续出来了。但今天还有两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一个是我们的芯片问题,第二个是贵金属涨价的问题。

贵金属主要是国六排放升级后出现的问题,贵金属涨价给我们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亏损。实际上,在这背后,在2025年之前,除了新能源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国七排放标准,2025年新能源比例达到20%,但还有80%是我们的燃油车体系,也包括燃油混合动力,所以希望国家能够尽快的出台国七排放标准,使我们企业能够更早的明确应对路线,早期投入研发,确保及时对达成“双碳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国七的排放,国六传统燃油机的迭代开发仍是我们现在目前的课题。

另外一个就是电控,芯片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制约点,我们怎么去布局高端的芯片?像地平线、黑芝麻等,重点布局感知系统,同时我们要考虑是否要像瑞萨等国外企业一样,在高算力的芯片领域进行布局。另外,在芯片制造方面,7nm以下的光刻机国家应该运用新型的举国机制来攻克,使得我们在芯片整个产业链方面形成中国的强势产业。

第三,目前在一二线城市使用新能源,大家还比较愿意使用,但我们在做路测的时候,三四线城市包括公路网,我们的充电设施仍不完备,我们建设了很多充电网,但是有效充电网桩的数量还相对偏少,如果面临202520%左右份额的新能源市场,也就是大概500~700万辆的时候,我们智慧充电设备,人、车、路,路网建设会成为我们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大课题,所以第三个建议就是在国家层面加速推进智慧充电网的建设。

我就提以上三点。

付炳锋:谢谢尤总,尤总说了四个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特别需要我们重点思考一下,关于国七的事情,昨天闭门会上生态环境部的领导也明确表达了他的认识,汽车行业未来还是绿色发展,是减碳的重要的被监管行业(减碳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有那么多的传统车,未来的排放升级问题现在还不明朗,听说欧洲那边也不太明朗,但是这个事情我们要做在前面,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下面有请广汽集团曾庆洪董事长,也是行业的领袖级人物跟我们分享他对行业的建议。

曾庆洪:谢谢主持人,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包括昨天的闭门会议,各位专家和主管部门讲的非常好,我也收获很深。就今后工业发展方向,我想大家对“新四化”是共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了实现新四化还是面临很多挑战,所以就今后的发展,我们也提几点建议。

第一点,要实现新四化很关键还是数据的问题,包括数据安全、数字应用。我们认为数据就像我们粮食一样,每个人的大脑一定要吃粮食才能发展起来。同样汽车也一样,电脑也一样,吃什么?数据。关于数据我们建议政府能否牵头建立一个国家交通数据营运中心?

现在企业都是各自采集数据,我想大家共享才是最重要的,包括我们的地图,再到今后智能驾驶,希望每个企业的数据能够传输到国家的数据交通中心,大家分享,这样我们更准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第一点就是数据的共享问题。

第二点,实现新四化,还涉及到芯片问题,就如尤总讲的。现在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去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超过三千多亿美元,国外芯片占大多数。我看网上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可能二百多万辆全球受芯片影响,这个原因很多。

再一个就是地震、火灾、雪灾等,还有很关键的就是我们消费电子需求越来越大,疫情的影响对电子的消费芯片和汽车芯片也有影响。我相信到九月份开始慢慢恢复起来了,芯片的投资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车规级的芯片,因为它需要适应更复杂的环境,而且跟消费芯片不相同,所以它的投资、测试、封装等时间也更长,我们也希望建立国家对芯片企业,包括我们的应用、研发、配套企业组织起来。芯片投入太大,很难单靠一家来做,所以我们这样建议,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国家的战略,我相信这些也是核心的核心。

第三点,建议国家政府的政策相对稳定持续,刚才万钢主席也讲了,特别是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以及吸收国六的转换政策。尤其是汽车这样研发、制造周期长的产品,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生产出来,一台车从造型到模具、试验以及认证等大概要三年36个月,快也26个月,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建议有一定稳定性。

最后就是刘总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和2060年虽然还有几十年,但我们也希望跟排放,刚才讲的新能源排放要求一样,希望有分阶段的目标,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点,像我们新能源一样,202520%还是比较实质的,2035年是50%。两个目标怎么结合起来?也建议政府出台研究政策,谢谢。

付炳锋:谢谢曾总,曾总提的问题也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能马虎,特别是刚才提到的第一个信息安全问题。可以这么说,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信息领域很热,众说纷纭。说实在的,这个话题已经摆在了中央国家领导人的案上在思考。

曾总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方向,就是把数据放在政府的平台上,尽量减少车端的采集。大家可以想,关于单车智能和V2X的方案,可能要有更深的、连带的趋向,希望大家能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下面有请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先生,来分享他对行业的建议,大家掌声欢迎。

张夕勇:谢谢付会长,去年也是这个会场高峰论坛。这次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新能源汽车,我个人预测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包括总量,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今年近三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了10%,不出意外的话,我个人感觉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应该在220-250万辆的水平。

从国家制定的202520%新能源的占有率或者渗透率来看,未来几年,按照30%复合增长率测算,应该会提前一年达到新能源市占率占比超过20%的水平。换句话说,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概在700万辆这么一个水平。所以,提前至少一年能达到国家原来规划的规模目标。这是我个人的预测。

借此机会提三点建议。

第一,尊重市场,创造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20万以上的车,销量占比是大头。特别是在创造市场这个方面,未来不管是高中低、大中小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消费需求的一个表现。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换购的高消费拉动,会带来20万以上甚至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面对广大的农村市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这块。10万块钱左右,包括10万块钱以下的新能源汽车的量,应该是大比例、高水平的发展。对于整车厂来说,不能说你做豪华车的、高端车的就尊贵,做10万块钱以下的就是低端。只要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都是企业给消费者提供的交通工具。

第二,政产学研怎么融合的问题。汽车行业的变革越来越快,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市场规范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智能网联、电动化发展方向,法规、政策如何更好适应产业发展、规范产业发展,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引起重视。

从产业界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提高产品力,满足消费者不同差异化的需求。不管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产业界、整车企业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学校来说,一方面还是要培养人才,这是至关重要的;客观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包括智能网联行业当中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上次跟曾总一起谈这个话题,人才现在争夺越来越激烈,因此,高校如何更好培养一些优秀的高端人才、专业化的人才,政府如何引导好,至关重要。

从研究机构来说,结合前瞻技术、共性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为行业提供更好的平台技术。

第三,围绕上午万部长,包括苗圩部长专门提到,围绕氢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短时间来看,至少几年之内,是替代大功率柴油机。从运营的场景来看,包括目前我们推进的城市的公交车、环卫车、物流配送车,以及城市工程用的重型卡车、牵引车等等,包括未来像码头、机场等各方面,应该是未来氢燃料汽车发展的主要应用场景。短时间内,在轿车方面的普及、特别是围绕着加氢站的建设来看,还是有很多的障碍、瓶颈。这方面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规范氢能源、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氢气,包括工业复产氢等各个方面提供更好的应用场景,支持纯电动到混合动力到氢燃料,多条技术路线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谢谢!


付炳锋:刚才几位领导都提到政策引导。大家可能对这个规律还是有共识的,汽车产业如果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能发展起来,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我认为:

第一,有为的政府,由政府来推动这个产业发展;

第二,有巨大的市场。

这两项加在一起,汽车产业就可以发展了。中国的政府对汽车产业是高度重视,我刚才发言的时候也说了,疫情给我们产业带来很多阻碍,如果说疫情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这就是行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昨天到今天政府的领导一直在这儿。我相信面向未来下半场的发展,政府政策的跟进也会非常快,支撑汽车产业深度转型。

下面有请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来对行业分享他的观点。大家欢迎!

项兴初:谢谢付会长,感谢协会的邀请。关于行业的发展建议,昨天闭门峰会提了4点,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提2点建议。

第一个是关于“双碳”目标达成的一些建议。

中国政府已经对全世界宣布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具体时间,一方面我觉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是应该把汽车产业在节能减排上做出的贡献向全社会做宣传。实际上,这一路走过来,汽车产业本身不是被动的,不是等待的,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汽车产业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在节能减排上,都做出了大量突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达成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具体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要求需要尽快明确出来,特别是指导各个企业更有序地实践、推动它。

第三,为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乘用车当中,已经有一个双积分政策,双积分政策跟双碳目标达成之间如何做好政策的协调。此外,商用车的双积分政策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这个政策之间如何协调、如何连贯性的设计。

第二个建议,关于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新的赛道当中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品牌,这是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就像是付会长提到的,有为的政府和庞大的市场,造就了包括在通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产业发展当中走到了行业前列、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的企业,也包括在智能手机当中像华为、小米等等一批优势的企业成长起来。这一轮发展机遇当中,这些企业也进入到汽车大产业当中来,将会加速助推中国汽车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做好顶层的设计,一方面是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问题,继续鼓励支持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围绕着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尤其是提到的像车规级的芯片、高算力的芯片、操作系统,这个是作为一个开源的、共享型的技术,交给某一个具体车企做的话,投资巨大,也是不经济的。这方面还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对于汽车产业本身来要开放、要跨界、要融合,要和通讯产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讲,毕竟是在变革的转换期,整个业态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还应该给审慎包容的监管。

以上就是几点建议,谢谢!

付炳锋:谢谢项总,审慎包容也是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保证。在变革时期,各种复杂矛盾很难一时判断,所以审慎包容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请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对行业分享一下她的观点,掌声欢迎!

王凤英:我就说四点关于创新的建议。

第一,关于品牌创新。

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在智能科技和网联科技方面的创新,以及性能品质、品位等全方位的创新,我们所达到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汽车产品。但是,在用户的认知当中,品牌的价值是认知价值低于事实价值的。中国品牌的汽车品牌创新是特别关键的一项任务,你造了这么好的车,但是依然没有在认知当中形成应有的价值。所以关注品牌价值,是长城汽车头等大事。

第二,关于出海创新。

中国汽车既然能在中国的市场上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汽车的出口“走出去”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因为品牌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才能真正的建立起长期的战略竞争力。现在如果不是在出海战略上进行创新,只是被动地说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实际上出海的这条路、这个步伐就不会走得很快,即使是出海,也应该是大力的创新,比如说你如何在产品上创新,营销上创新,包括资源上,全方位的创新才能实现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全新局面、全新格局。

第三,关于突破创新。

国家应该聚焦最重要的资源,大家也讲到,针对最关键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式的创新,支持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向上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

第四,关于中国汽车战略的创新。

万钢主席总结得非常好,万钢主席提到5大项特别重要的建议,我认为完全可以支持中国汽车战略创新。如果我们那么做,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去推动每一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我觉得中国汽车全球化的竞争力就会很快突出出来。

付炳锋:谢谢王总,创新需要内升动力。今天管院长也说了,你是被动跟着走还是自主创新,王总给了全面诠释。谢谢!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话题的交流。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新征程,我们的企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里,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面向未来,企业的战略是怎么思考的?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有请第一汽车集团副总刘亦功先生,刘亦功过去是一汽大众的总经理,运行过那么大的企业,现在在集团分工是品牌建设、营销、新生态这些事业的开拓。有请刘总。

刘亦功:首先代表中国一汽感谢汽车行业对一汽的支持,现在一汽正在全力落实去年723日习总书记到一汽讲话提的一些要求,面对“十四五”,一汽集团重点还是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自主品牌跃迁式的发展和高质量的战略布局。红旗品牌会在这几年比较好的发展基础上,在新能源、智能网联,包括高端定制,包括海外,都在加快发展和布局。解放品牌也会深入挖掘品牌价值,巩固在中重型优势地位,同时也会加快在新型车和客车领域的发展。奔腾品牌前一段时间也发布了新的发展战略,我们会探索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第二,掌握核心技术,尤其关键技术的突破。我们会按照技术战略的实施,解决当前急需的一些技术难题,同时也会有效地支撑未来发展的技术突破,也愿意承担国家或者是行业部委在关键技术上的一些攻关和一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第三,对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布局,我们也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多方合作,尤其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为这条主线,在绿色能源、新的消费模式、新基建,包括绿色智慧出行等多维度,去打造新的产业。

第四,务实地把碳中和、碳达峰做好。因为一汽集团已经成立了“双碳管理委员会”,我们会密切关注国家和行业在这方面的一些动态,尤其在低碳技术、汽车的设计造型、生产过程的管理,包括供应链的管理上,去全方位地逐渐把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要求落实好。

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付炳锋:谢谢刘总,我也是从一汽出来的,我特别怀念在企业的工作。一汽这几年的改革卓有成效,通过改革为站在新征程上做了充分准备,现在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发展的很好,谢谢刘总。

下面有请东风汽车尤总,他在东风负责产品、战略、规划,还有自主事业,都是很大的一片业务。有请尤峥总分享。

尤峥:首先感谢协会的邀请,也感谢行业、媒体朋友们对东风公司的高度关注。


我们在417日发布了十四五战略“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的“跃迁行动”。我们始终坚持将“让汽车驱动梦想”作为东风的使命,把东风定位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科技企业”。

在稍早前的品牌发布会上,竺延风董事长提出了集团未来核心战略的方向之一就是突出自主,我们制定了3个“100万”计划,到2025年,商用车、自主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100万,东风自主品牌规模进入行业TOP3。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核心将聚焦创新、协同、改革来进行达成。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昨天的交流过程中,有些媒体、记者朋友提出造车新势力和传统企业竞争谁会赢。我回答,一个是通过未来的合作;第二个最关键的是要掌握核心的技术。

面向“十四五”,东风集团将科技“跃迁计划”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其核心是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方向上的布局,以及未来改革的布局,推动东风从一个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面向未来,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在整车产品上渗透率预计将达到50%,高算力的芯片会占到很高的比例。我们在传统汽车模块化、新能源物理平台的模块化,包括SOA架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就是要在底层方面,和像华为等其他的优秀企业合作,在操作系统方面实现跃迁。

在商用车领域智能驾驶方面,去年在疫情期间,我们和中远海运、中国移动在厦门港打造了在5G环境下L4级自动驾驶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在其他的港口也是可以进行复制的,特别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认为,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大有发展前途。

在乘用车领域,我们正在打造L4级的Robotaxi车队,搭载5G+北斗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目前在武汉市已进入常态化运营,2022年底将形成200辆以上规模的车队。我们通过积累超百万公里路测数据,来推动提高自动驾驶技术升级。

在“十四五”乃至到2030年“十五五”,我们将在自动驾驶、新能源做好科技方面的准备,结合市场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使得我们在新赛道上跑的更快更远更有力。

付炳锋:东风公司正在打造全新未来东风汽车发展计划,刚才尤总毫无保留地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想法跟大家介绍了。相信对于在座的各位嘉宾都很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下面有请曾总给我们带来大湾区的一些先进理念的想法。大家欢迎!

曾庆洪:谢谢主持人。广汽还是紧紧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汽车产业要向新四化发展,这是国家的汽车发展战略。

由于时间问题,简单跟大家分享。我们采取“e-TIME”行动计划,eExperience,代表顾客体验,这是一切工作的核心;TTechnology,代表科技创新;IIntelligence,代表智能网联;MManufacture,代表智能制造,EElectrification,代表电气化。。我们希望到2025年全系车型实现电气化。我们希望通过“e-TIME行动”计划,实现广汽的科技创新。这是第一点。

第二,广汽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不动摇,三个转变”。

“一个中心”就是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广汽一直坚持,无论劳动生产力也好、人均效益也好,我们一定要坚持,没有效益,企业不可能生存。

“两个不动摇”就是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不动摇,自主创新这块,包括我们的传褀和埃安两个自主品牌,这几年发展也还是不错,特别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我们专门投了450亿成立智能网联产业园。上个月实现一个月一万辆的电动车,在全国已经前三前五了,这个还是坚持自主创新。合资合作就是跟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除了广汽旗下合资车企外,广汽近年来还和华为、腾讯、滴滴、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三个转变”是指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也是实现广汽的科技转型。


谢谢!


付炳锋:下面有请张总分享北汽未来的战略设想。

张夕勇:总体来说,未来,北汽“十四五”也好,包括更长远,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三个层面。

第一,把车做得更好。

1.新能源车这块,北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先发优势,客观来说,这一年多做的不好,特别是产品力方面,跟同行先进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新能源汽车这块做两个平台,一个是极狐平台,前不久上海车展我们和华为联合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这款车,今年下半年会批量投向市场。

另一个是10-12万左右的家庭用车、网约车这块,加快推进,重点还是基于过去北汽新能源的先发优势再造新的优势。

2.越野车这块。北汽从212开始,60多年一直在做越野车。越野车是小众市场,但不管是给部队提供的车,还是给消费者提供的车,都要做的更好。

3.商用车这块,北汽福田这块,不管是重卡、中卡还是轻卡,包括微车这块,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今年整个产销大概能超过70万辆。

第二,创新。

除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要根据消费者不同使用场景、习惯,设计模式创新方面的新变化。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北汽如何把北京的汽车工业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在创新方面做的更好,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一件事情。

第三,开放合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到国外市场,开放合作应该是北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坚持的道路。这个方面,我们将在技术、产品,包括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围绕开放合作,继续走得更稳、更快、更好。希望今天到会的各位业界同行,继续支持北汽,共同把汽车工业做得更好。谢谢!

付炳锋:谢谢张总。下面有请项总。

项兴初:谢谢付会长,我们也是从去年以来在围绕“十四五”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以及结合着积累的一些基础,对“十四五”发展战略做了一些梳理。近期我们也会对外发布,这里面核心的想法就是要转型,如何从现有以传统汽车为主转向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个过程也是渐变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巩固好已有的基础,无论是轻卡、重卡、商务车等等,在智能新能源车方面深化合作,抢抓机遇。

第二个关键点,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深化和大众汽车、蔚来汽车、康明斯动力等优势企业的开放合作。

在开放创新方面,尤其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在集成技术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在围绕支持好、协同好大众和蔚来的合作里面,在“十四五”同样也是重中之重的,江淮和大众、蔚来汽车还会有很多值得去探讨深化的领域,这也是“十四五”当中要着力下功夫的地方。

第三,对于我们理念上来讲,要全面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当中。核心之核心,是对用户的核心诉求、从场景出发到功能、性能以及他的体验的诉求,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化、流程化,更高效率的反应体系。这对江淮汽车来说,应该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变革带来的组织变革。

第四,数字化转型。

第五,激励机制的变革。对于江淮汽车来说,我们还是要把人的最有潜力的因素激发出来,围绕国家推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三项制度改革,在这些重大项目当中如何找准结合点;在创新突破上,把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下更大的功夫,从而支撑“十四五”当中江淮汽车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江淮汽车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无论在整车还是零部件当中,已经有非常好的经验。我们也是非常愿意跟各界朋友广泛深入探讨,深化合作。

付炳锋:未来大的集团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是还有一些中型的集团,如刚才项总谈了一个很好的开放合作的理念,江汽正在践行,他们在变中求进,我们希望江汽集团未来越走越好,给中国的汽车行业开放合作、包容合作创造一个典范。

下面有请王总。

王凤英:长城汽车面向未来10年,在战略上有新的定位,我说四点。


第一,长城汽车的企业大变革。长城汽车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了所有的组织和流程,重构了企业生态。我们也知道长城汽车是以品类打造品牌的一个企业,所以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作战群,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作战单元去负责。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完全为了真正的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领域的创新。

第二,长城汽车的研发大投入。本月28日是长城汽车科技节,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到长城汽车的科技节将能够呈现出来长城汽车的全球大研发,比如氢能、电能,所有的新能源、新智能,所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实际上是为了支持长城汽车的全球战略,就是全球科技以及全球制造。

第三,长城汽车的用户大运营。长城汽车旗下的多个品牌,我们用户运营的平台已经是上千万个用户人群,日活量达到上百万。长城汽车想围绕用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丰富多彩的用户运营体系,为用户提供更有创新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

第四,长城汽车的全球大布局。长城汽车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汽车“走出去”是特别重要的路径。我们在全球多个国家投资了本地化的工厂,从全球化的产品、科技的全球化,到全球的研发布局到制造工厂的布局,都是为了全球战略,实现长城汽车全球的大布局。谢谢!

付炳锋:长城的用户体验做得非常出色,长城炮现在限量订购,非常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新体验,也吸引了更多用户的关注。

最后,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到论坛,和大家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再次感谢!也感谢各位嘉宾聆听我们的分享。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