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汽车项目用地被收回事件正被炒得沸沸扬扬,重庆力帆又爆出其在呼和浩特的项目也遭终止,项目用地将被政府收回的消息。接二连三的收地现象 不仅令业界侧目,也给各地热火朝天的政府招商泼了一盆冷水,或许,当汽车业进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时代之后,留给地方政府更多的是选择题而非填空题。
力帆撤出
上市公司力帆股份(,问诊)7月中旬的一则公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公告指出,力帆汽车持股57%的呼和浩特力帆汽车部件公司(以下简称呼市部件公司),目前无法继续推进,经呼市部件公司全体股东协商,一致决定终止该项目,并进行资产清算等后续工作。
简短的声明并不能遮挡人们的视线,一些有心人还是记起了2006年8月初,彼时风头正劲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面朝壮阔草原,与内蒙古高层签订 了一个重大协议:呼和浩特市国有全资公司——金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奈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力帆集团控制的浙江凌田公司三方正式签订合同,就 浙江凌田公司控股的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入呼和浩特,通过增资扩股合作成立内蒙古凌田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一致意见。其中重庆力帆汽车乘用车有限公 司以21152.63万元的注册资金,持股57%。
根据当地政府和各股东之前的设想,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达10亿元的呼市力帆部件项目应于2009年达产,设计产能为年产汽车车身零部件总成 10万套,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3.2亿元。同时,当地政府还非常希望呼市力帆部件项目能够升级成整车项目,将力帆呼市基地打造成集冲压、焊接、 涂装和总装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基地。
但美好的构图止步于设想,在完成厂房建设后,这个寄予了各方极大希望的项目从来就没有产生过效益,预定的2009年初投产一事至今也并未能兑现。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呼市部件公司2012年的营业收入为零,亏损471万元。
这让想借此拉动地方经济的呼市政府难免“有苦难言”,在耗费了极大的心力,为力帆提供了诸多优惠和便利依然无果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清算与力帆的关系。
事实上,与青年汽车四处圈地但无产品支撑不同,力帆汽车近两年发展势头很好。根据本年度前5个月自主企业乘用车出口量统计,力帆汽车超过长城、江 淮、比亚迪(,问诊),以2.21万辆成绩跃居第三。由此,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这个项目有着先天不足外,恐怕力帆自己想撤的意愿起了更大的作用。
按照当初力帆与呼市三方签订的协议,力帆呼市项目是需要将拥有轿车生产资质的吉林通田汽车公司整体搬迁到呼市。然而,由于经济纠纷,吉林通田的生产 线在2007年6月被查封。随后,力帆汽车、钱江摩托(,问诊)、江北机械制造公司曾拟共同投资吉林通田汽车,但最终未能成功。未能重组完成拥有生产资质 的吉林通田汽车,或许是力帆呼市项目搁浅的导火索。
谁最受伤?
记者日前为此拨打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裕隆工业园的电话,接电话的办公人员显然不愿就力帆事件多发表意见,以自己不清楚事态的来龙去脉为由推搪回答记者的问题,同时也表示不方便给出领导的电话,但他明确告知记者,目前与力帆之间的事情已经不可逆转。
据了解,力帆呼市项目占地面积350亩,不仅被列为呼和浩特市政府重点关注的项目,甚至还被誉为填补呼市汽车工业空白的“超级种子”,原本的一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被当地政府寄希望于能够升级成整车项目,而力帆对此也不是没有设想。
但是,正式开工的呼市力帆部件,却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因资金问题,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停滞。2011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政府和玉泉区当地政府的撮合下,呼市力帆部件项目再度增资。
随后,当地政府还就项目推进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专程协调联系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办理汽车生产资质手续,与呼 和浩特市各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衔接,联系项目融资、贷款有关事宜以及落实重庆力帆公司在呼市的房地产项目拟开发地块及相关事宜。
不过,这一切似乎也无法阻挡力帆的去意,一位来自力帆高层的解释是,这个项目本来是为俄罗斯市场做车身配套而设立的,但后来那边已经建立了车身配套,再在呼市继续这个项目就是浪费了。
“一线城市少花钱,二线城市花点钱,三线城市不花钱甚至倒贴钱”是很多汽车项目拿地的真实写照。对此,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祝业精在公开 场合就曾表示,“地方政府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很多地方虽然压根儿就没有过汽车工业,也要把汽车工业作为它们的支柱企业,大家一哄而上,把汽车基地也弄泛滥了。”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