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北京伙伴计划 百天实践产生与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9-16
分享到
“电动北京伙伴计划”是在今年5月20日正式启动的,如果要问是什么让小伙伴们走到一起的话,小编认为,应该是探索电动汽车可持续运营模式这一理想。

“电动北京伙伴计划”是在今年5月20日正式启动的,如果要问是什么让小伙伴们走到一起的话,小编认为,应该是探索电动汽车可持续运营模式这一理想。

电动汽车租赁启动难

电动汽车进入租赁市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试水电动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途径之一。在韩国,“EV Sharing”计划不仅节约能源和公众交通支出,还会减少城市交通量,缓解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而在法国、以色列、丹麦、日本等国家,“Car To Go”、“Pay as you go”等电动汽车租赁计划也同样颇受欢迎。“启动租赁,远比想象中难。”易卡绿色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卡租车”)总经理战静静说。电动汽车租赁,选址是首要难题。以目前车辆及充电的技术条件,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就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客户群。“经过调查,类似清华科技园这类高科技企业密集应适合作为北京市电动汽车租赁的试点,但要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划定出一部分固定车位提供给电动汽车使用,绝对是一大难题。”战静静说。

其实,被场地问题难住的不仅仅是租赁公司。对于电力公司来说,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无疑是增加其业务板块和收入的新增长点。近年来,他们也一直努力在规划建设充电设施,却由于场地问题难解决,使原定的建设步伐不得不放缓。对于像清华科技园这类的场地所有方来说,拥有电动汽车停车位是抢占市场先机,即使他们有意向建设一定比例的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但一直苦于缺少途径与电力部门及充电桩企业协调。

企业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但单凭任何一方之力,都不可能完成整个项目的推进。于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由政府出面协调,电力公司、充电桩企业、场地所有方、租赁公司等走到了一起,“伙伴计划”应运而生。

人多力量大

“电动北京伙伴计划”的首批小伙伴有北京市科委、清华科技园、北京市电力公司、华商三优新能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及易卡租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部门和企业,他们相识在4月24日。

4 月下旬,北京的天气已经逐渐热起来,小伙伴们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也随着温度的升高日渐高涨。在“五一小长假”前夕,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将清华科技园区、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华商三优新能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易卡租车等单位的负责人及代表汇聚一起,现场调研了多个科技园区。在调研中,小伙伴们群策群力,划分职责,纷纷表示将在5月中旬左右,完成第一个租赁试点的建设。“人多力量大”这话果然不假,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清华科技园谷歌大厦楼下,5个慢速充电桩和1个快速充电桩建设调试完毕,就等电动汽车前来“吃饭”了。

5月20日,“电动北京伙伴计划”启动仪式现场,6座充电桩前,来自北汽新能源的15辆电动汽车正在轮流“吃饭”,吸引了园区内工作人员驻足和咨询。电动汽车租赁也在这一天正式迈开脚步,走进百姓生活中。

活动当天下午,15辆电动汽车被抢租一空。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坦言,业务开展得如此顺利,跟小伙伴们的分工协作是分不开的。

伙伴含义深

“电动北京伙伴计划”中“伙伴”二字引人深思。如何让电动汽车、快速有效发展,不仅需要建立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信任,还需要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各方协同作战,共同克服电动汽车推广中的诸多难题。

过去,由于电力公司、车企、充电桩企业、场地所有方等均在各自的业务领域经营,缺乏横向沟通,导致电动汽车在推广过程中屡屡碰壁。如今,在探索电动汽车可持续运营模式这一共同理想的基础上,互不相识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出谋划策、破解难题。

伙伴是对朋友关系的一种描述,深层的意义则是指有着相同梦想而走到一起的朋友; 是值得信赖、共同奋斗、最坚实的永不背弃的关系,而这些深远的含义恰恰与“电动北京伙伴计划”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

除此以外,许心超阐释了“伙伴计划”的另一层含义。一是体验伙伴,意在通过电动北京试驾活动让市民体验到电动汽车,对电动汽车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愿意选择购买电动汽车; 二是出行伙伴,通过电动汽车租赁以及下一步对私销售政策的开启,让电动汽车成为容易使用、可以购买、节能环保的市民出行伙伴;三是充电伙伴,围绕潜在需求建设充电设施,实现充电设施适当先行,同电动车协同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一个政策、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正是有这样拧成一股绳的劲头,电动汽车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才能得以解决。”战静静说。

新伙伴不断加入

9 月10日,“电动北京伙伴计划”校园行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启动,将北京理工大学选做校园行的首站,可谓是“电动汽车回家之旅”。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授权成立了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事实上,北京理工大学早在1992年即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北京市的第一批电动汽车都是从北京理工大学走出去的,这次绿动校园活动可谓是电动汽车回家之旅。”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说。

选择加入伙伴计划,在孙逢春看来,是北京理工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之前的小伙伴们不同,北京理工大学具备较高的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可以为小伙伴们的计划注入更多先进技术血液。除此以外,北京理工大学经历过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会议的洗礼,具备一定的运营经验。

高校加入伙伴计划,首先解决了场地资源问题。其次,高校具备电动汽车租赁的市场条件。据了解,北京市五环以内大约有50多个高校校区,除市区以外,目前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分别在良乡扩建新校区,未来,良乡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带来的是主、分校区流动的需要,刚好契合了电动北京分时租赁的探索。第三,高校是年轻人、知识阶层的聚集地,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电动北京校园行一旦被打开,相信电动汽车租赁业务会有质的飞跃。”孙逢春说。

电动汽车租赁在国内是新鲜尝试,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政策层面,什么样的支持才最有力?在市场层面,真正的需求在哪里?在技术层面,车辆性能还有哪些不足?充电桩如何加装计费系统?电力公司如何铺设电缆、扩大区域电容等,问题层出不穷。自“伙伴计划”启动之日起,电动北京的小伙伴们每天要么是忙着解决问题,要么就是奔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政府 激发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北京市政府在推广电动汽车方面一直颇为积极,但早前由于私人消费市场尚未打开,所以在制定政策时理不清头绪,找不到着力点。通过电动北京的百天实践,市政府首先确认了民众对电动汽车有需求,那么接下来的政策制定就有的放矢,针对民众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提供适当政策支持和优惠。

过去,政府容易以发号施令的口吻,给企业或下属机关“安排”工作,这或许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目标,但却难以让民众从心里上真正接受电动汽车,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示范推广效果。

“我一直强调,推广电动汽车不是公益活动,而是必须要参与各方获得利益。”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这样说,“政府的精力和职责都是有限的,要想让电动汽车推广加速跑,必须让参与的各方都能获得利益。在利益带动下,这条链就能自动转起来了。”

那么,如何让各方获得利益呢?许心超详细解释道,在整个电动北京项目中,充电桩的建设是相对大的一块投资,在目前项目探索阶段,可以由政府出资赞助一部分,为提供电动汽车租赁场地的小伙伴免费安装充电桩。“装好充电桩,不用政府给他下任务,他自己就想怎么利用充电桩赚钱了,于是便会主动联系租赁公司商谈相关业务。”

对于充电桩生产商来说,一方面,政府的大批采购已经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研发水平,另一方面,充电桩施工任务的完成,也激发了充电桩生产商想要参与运营的积极性。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锁定更多用户选用自家产品,充电桩生产商便会不断探索用户需求,完善充电桩的各项性能。

对于车企来说,政府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租赁业务,一方面可以扩大销售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就是可以从实际应用中获得更多宝贵的数据,不断提升车辆性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看到这些机会和利润,不用强迫指派任务,车企就会主动加入。”许心超说。

电力部门 提供智能充电服务是我们的新课题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电力部门只是能源供给者,且单凭这一项业务已经获得了丰厚收益。当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在即之时,电力部门看到了新的商机。

在电动汽车租赁尚未启动之前,北京市电力公司虽已经布网建设了一部分充(换)电站,但大都服务于公共交通和市政用车等,实际使用率较低。“在面向私人提供充电服务方面相对缺乏经验。” 北京电力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处处长陈强坦言。在已建小区和停车场等地,并未将电动汽车的使用规划在内,所以无论是区域内的用电容量还是施工条件,都不能满足电动汽车需求。“随着电动北京项目的启动,北京电力公司在不到3个月中,对计划涉及到的几处停车场做了现场勘查,多方协调、研究,成功铺设了电缆,并适度调整了电网公司每年的扩容计划,将电动汽车的使用纳入规划中。”

“电动汽车充电卡的问题是电动北京项目推行后,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陈强说,“对于用户提出跑了很多电力营业网点都未能给电卡充电的问题,我们紧急对电卡充值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在清华科技园附近的电力营业网点开展了人工充值业务。解决了用户电卡充值难的问题。”

除此以外,为了减轻电动汽车集中充电给区域内电网带来的压力,同时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提高充电站(桩)的利用率,北京市电力公司下属电力设计研究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智能充换电服务管理平台,以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要求。

据介绍,这套智能充换电服务管理平台可通过网络、手机APP、移动终端等设备,查询附近充换电站(桩)地点,并预约充电车位。如此一来,人们不用再为“抢桩位”而犯愁,周末休息,开着电动汽车远行再不会为里程而担忧。

“在当前电池尚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要求时,希望通过我们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尽可能地为用户减轻里程焦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陈强说。

充电桩生产商 制造性能高、安全的电量“水龙头”

电动汽车如何才能喝到电网公司提供的能量饮料呢?靠的就是充电桩。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告诉记者,充电桩就好似一个水龙头,它的职责就是保证用户接通开关后,“水”能够顺利流进电动汽车里。看起来,充电桩生产商貌似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之前生产的大部分充电桩都是提供给公共领域使用的,不需要计费,而参与电动北京项目后,充电桩必须加装计费系统。加装一套计费系统,新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电动北京刚刚启动两周左右,易卡绿色汽车租赁公司组织了一次电动汽车租赁用户沙龙活动,活动结束后,用户们针对充电桩的使用提出了诸多问题。有关于操作层面的一些简单诉求,例如操作页面繁琐、启动或终止充电时等待时间过长、充电接口照明灯过于昏暗等。华商三优相关技术人员听取了用户建议后,当场承诺会尽快做出改进。

还有一些用户提出充电安全问题。用户普遍反映,在充电过程中,不需要电卡终止充电,也可轻易将充电电缆拔出,这不仅影响了车辆充电,还存在财务安全隐患,建议充电桩企业是否能够加装机械锁或电子锁等装置。

“针对用户们提出的各项要求,我们都在努力改善。”王宇说,“事实上,充电桩就是起到水龙头的作用,我们无法控制电流的速度,但可以提升水龙头的智能化和安全性,保证做到不管车辆提出多大流量诉求,充电桩都能输出安全稳定的电流。”

在电动北京的百天实践中,小伙伴们都获益匪浅,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予以改进。

市场需求尚有挖掘空间

“通过‘电动北京伙伴计划’第一阶段的运营,我们可以确定民众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许心超说,“当前政府对汽车购买、上牌及行驶的各种限制,让对舒适、便捷出行有迫切需要的民众更加渴望可以通过电动汽车来满足。”

在许心超看来,第一阶段的租赁用户有部分是由于价格颇为优惠而积极性偏高,第二阶段,如果将价位提升到市场价,那么还需要提升各方面的服务水平。“通过电动汽车百天实践,我们已经逐渐摸索出适合电动汽车租赁的模式,电力部门在规划充电设施建设时有据可依,智能充换电服务管理平台方面也正在调试使用。” 许心超说,“下一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让民众不用再为续驶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等担忧。届时,电动汽车的租赁市场将会更加广阔。”

充电桩要与环境和谐

“目前充电桩本身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与现有环境相融合。”许心超说,“就拿清华科技园已经建好的几个充电桩来说,也略显突兀。”在他看来,充电桩未来会成为像路灯、花坛一样的城市景观设施,所以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和谐存在。

众所周知,北京市充电桩建设的布局为将几个零星的科技园连成线,再扩展到4S店周边、PR停车场、购物广场、医院、公园、酒店等,许心超认为:“如果在此之前充电桩的外观设计无法融入环境,则会影响这些公共场所原本的和谐,最后必然导致延缓建设进程,阻碍电动汽车推广。”

为此,许心超透露,北京市科委正在筹备举办“充电桩设计大赛”,目的是调动各方积极性,购物广场、医院、公园、酒店等停车场管理部门均可参加,设计符合本区域内整体建设风格的充电桩,还会设立一些奖项,鼓励优秀作品。“这样一来,这些公共场所就不会再抵制充电桩的建设,反而会乐于配合。”对于市民来说,也会逐渐习惯充电桩的存在,进而提升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