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和“毒”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标配”,但很显然,没人想要这种标配。于是,政府部门绞尽脑汁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治堵以及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到底效果如何呢?老百姓又是否欢迎呢?让咱们一起来愉快地吐槽吧!
专题文/记者陈鑫欣 图/记者高鹤涛
新方案
治理拥堵之征收“拥堵费”
有效指数:*** 吐槽指数:**
新闻背景:
9月2日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明确提出,“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不久前公布的新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也首次将征收拥堵费列为政策储备。
有咨询公司对市民的反应进行了调查,在2001名京沪市民受访者中,33.7%的受访者认为有效,42.3%的受访者持相反观点,20.8%的受访者感觉效果“一般”。受访者中, 72.3%的人有车。62.2%的人在北京,37.8%的人在上海。
点评:
拥堵费并不是“自主创新”的治堵良方,事实上在伦敦、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罗马等存在着人口密度大、车辆保有量大、中心城区改造难的城市,都有收“拥堵费”这么一说。的确,收费多让不少司机对城区都“望而却步”,交通堵塞的情况得到了大大缓解。但这些征收“拥堵费”的城市,大多公共交通设施都十分完善,绝对不至于让你在公交车、地铁上挤成“肉饼”,也鲜有打不到出租车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开车也能让老百姓出行方便,那么收拥堵费也无所谓了。
治理大气污染之问责“一把手”
有效指数:未知 吐槽指数:*
新闻背景:
9月12日,被业内称为“国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由国务院发布。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二者目标高度一致——都是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到2017年,北京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将5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分解为84项具体任务,共涉及42个委办局、16个区县和23家企业。届时,北京市将有超过50位“一把手”作为“牵头单位责任人”对“清洁空气”负责,并接受绩效考核和社会监督。
点评:
自从有了PM2.5这个指数,首都人民都开启了“防毒”模式,轻易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大伙都住在北京城,呼吸着一样的空气,这必然是治理的重中之重。
《车天下》认为问责“一把手”挺好的,既不扰民,也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领导们想出来治理的法子要对老百姓的路子,否则估计又是要老百姓埋单咯!
老方案
治理拥堵之“限行”
有效指数:*
吐槽指数:*****
新闻背景:
北京在奥运会的特殊时期按单双号限行取得成功后,尾号限行政策“被长期化”。从2008年10月11日开始,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按汽车尾号每周限行一天。
虽然在限行政策半年后的监测评估中,北京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全市空气质量也呈好转趋势。但近年不仅交通更加拥堵,而且空气质量每况愈下,甚至在2013年3月出现一个月只有5天没有雾霾的天气。从2007年到2012年,机动车数量从312.8万辆增至520万辆;2009年到2010年增长最多,达到79万辆;这些本不应该增加的汽车加大了机动车道路被占用成停车场的程度,而且连自行车车道也成为停车场,相应地抵消了限行的积极作用。
点评:
关于“限行”实在是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处开始。其中最大的点大概就莫过于直接催生了“限牌”这个新槽点。当然,限行也并非全无用处,在奥运期间、世博期间、亚运期间,都出现过“昙花一现”的交通顺畅,这也是让领导们有信心继续“限”下去的根据。
控制车辆总数之“限牌”
有效指数:**
吐槽指数:*****
新闻背景:
2011年发布“限购令”以来,北京摇号分配车辆指标的中签比已经从最初的1:10.6降到了1:84,而随着今年更加严格的汽车限购新政的出台,这个纪录还将继续刷新,据测算,届时,中签比至少为1:132,即132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中签。以北京为例,截至目前,不同的限购政策已经在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相继实行。上海实行“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政策”,一个车牌,动辄七八万元;广州推行“摇号+竞价”,政策推行后,上牌车辆增速锐减2/3。
点评:
关于限购,大家所吐的槽都可以盖房子了:摇号摇到地老天荒,变成了碰运气;车牌价贵过车价,没钱拍牌的更没钱买车;好不容易到手的车牌,也不愿意套在一辆便宜车上,小排量车和自主品牌销量在一线城市急剧下滑;租车牌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限购确实让城市车辆保有量的增速放缓了,对于治堵多少还是有点儿作用。不过,关于治堵,《车天下》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司机的文明程度,不乱变线,不乱插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剐蹭事件,自然交通也就更加“疏通”啦!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