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为主题,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专业人士将进行面对面交流。以下为“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的圆桌会议实录。
主持人 李杰:各位嘉宾、各位汽车界的同仁、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
本场论坛由我来主持,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高级经理李杰,非常高兴能够担任本场的主持,请大家多多关照。
本场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国内自主车企的几位重量级的人物及经济学界的著名学者,首先让我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他们是:江铃集团董事长王锡高先生、观致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谦先生、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宏明先生、《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执行代表许思涛先生。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建立六十周年,一个甲子的时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步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是近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记得十年前,我记得在我们汽车业内有一个非常时髦的一个词,叫“井喷”,这个是在 2000年初的时候,当年这个词可以说是脍炙人口,那么这个词就形容当时的汽车市场是非常地火爆,记得当时有一位业内的同仁跟我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现在你把马车装上发动机都可以卖出去,当然了,这是一句玩笑,但是足以说明,当时中国汽车市场这种火爆的现状。用六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市场,可以说是叫“车好销、利易得”。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十年的迅猛发展之后,汽车销量不断地攀升,今年汽车销量预计可以突破1800万辆,那么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中,我们自主产业当然占有一席的份额。
但是从整体看,自主产业相对于整体市场来说,我们还处于相对地弱势阶段,特别是近几年,进口品牌、合资品牌不断地在渠道上进行下沉,在价格上进行下探,渠道上直逼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在价格上,价格下探直接逼近我们自主某些车型的价格水准,给自主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构建我国自主汽车企业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整体的竞争能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这一课题就摆在了我们每一个自主汽车人的面前。那么下面就今天的论坛主题,请我们每位嘉宾发表他们各自的高见,首先有请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锡高先生发言,大家鼓掌欢迎!
江铃集团董事长王锡高
王锡高: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没有什么高见,是跟大家一起探索,江铃实际上是做自主品牌比较早,合资合作也是在国内比较早的一个企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并不是很发达和兴旺的时候,江铃是个很有名的企业,我是十年前进入江铃的,我们在合资合作中,十年前跟我这几位师兄弟比起来,他们都是汽车专业的,我不是专业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当年最早的合资是跟日本合作,我们是做轻卡皮卡,后来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江西南昌,江西省是比较穷的省,付不起外汇卖KD件,所以江铃就把皮卡自己学习,怎么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抄过来干,学习人家要改良,你不能侵犯人家知识产权。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引进了493发动机,我们当时引进,按当时的标准是欧0的,要升级我们也买不起,那就自己来干。所以从欧 0干到了欧4都是靠自己和国际合作来干的,江铃的轻卡和皮卡,在2000年,我们是1989年合资的,就已经打JM(音)品牌了。企业还要发展,要资金,那个时候是积累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上市,一上市把这个自主品牌长进合资公司去了,所以中国的自主品牌,从江铃汽车来说,它是一个艰难的探索和发展之路。
十年前我进了江铃我发现,这么一个有名的企业,实际上还不能自己设计发动机,还不能自己整个的设计整车,我们跟斯科特有长期合作,当时S6P6这个东西,当时我们最多是P2的水平,经过这几年以后,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已经有三千人,我们的基础研究设施已经有了。而且我们跟合资方的良好的合作,我们在管理,在技术和市场营销,以及 ERP的建设,已经在接近国际水平。但是我们的品牌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所以还需努力,所以下面就有一个题目要谈,谢谢大家,我只能说这么多。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