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比亚迪(002594.SZ)的股价在经过大半年的盘整后创出了新高。2月17日,比亚迪股价创下50.48元的历史高价。2014年新能源汽车和特斯拉的袭来,显然是推动比亚迪股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巧合的是,日前,国内两个民营汽车大佬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先后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够成功,那么自己的企业可以分分钟就生产出该产品。
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以及零件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成立于2003年。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当前,特斯拉汽车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特斯拉进入中国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推动。“招商证券分析师汪刘胜如此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未来国内发展电动车的方向比较明确。
新能源汽车袭来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早已提出并实现,不过今年有望大面积推广。
一方面,随着PM2.5的公布,人们对环境污染日趋重视,国内对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此,有关部门大力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国际电动车公司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并准备快速发展,显然也给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一个推动。
瑞银证券分析师邹天龙认为,预计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有积极影响。邹天龙表示,去年9月份,国家出台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力度非常大,纯电动大巴、纯电动轿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中央补贴分别达到了50万元、6万元和3.5万元;同时,对电动车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义,即指纯电动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邹天龙预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成倍增长。
同时,特斯拉进入中国显然也是一个推动。日前,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吴碧瑄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特斯拉汽车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提前订购的首批车主将在3、4月份拿到车。她同时透露了特斯拉今年的“激进计划“,包括以维修点为主“更快进入中国城市“,第一批可能包括10个左右一、二线大城市及周边卫星城市。
特斯拉显然对国内的汽车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特斯拉,还需要时间和规模的检验,目前判断还太早。但他同时表示,从技术本身来讲,“只要特斯拉能在世界上被普遍接受,那吉利生产出跟特斯拉差不多的产品,还不容易吗?“
王传福则表示:“特斯拉简单说只是富人的玩具,只适合小众人群,而比亚迪则定位不一样,更加大众化。“同时,王传福坚定认为,2014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比亚迪的拐点年。
比亚迪欲“超车“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比亚迪在去年三季报中提到,第四季度为汽车行业的传统旺季,预计速锐、S6等主力车型仍将保持较好的销售,汽车业务销量及盈利环比将有所增长。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预计在第四季度将维持平稳。此外,在政策支持和需求恢复的产业环境下,全球太阳能业务整体趋暖,市场竞争有所缓和,第四季度公司太阳能业务的亏损也将进一步收窄。
因此,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13年的净利润约5.5亿元~5.9亿元,同比增长570%~619%。
对于市场来说,更关注的显然还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瑞银证券分析师邹天龙预计,比亚迪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万台。公司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个车型:纯电动轿车E6、纯电动大巴K9、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秦“。考虑到中央和地方补贴在内,这三个车型分别享受补贴11万元、100万元和7 万元;预计上述三个车型2014年销量有望分别达到1.5万辆、2000辆和3000辆,合计达到2万辆,市场份额可能达到20%~30%。受新车型上市带动,预计公司2014年传统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15%左右。
而在去年12月,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轿车“秦“正式发布。王传福判定,“一旦‘秦’在上海市场热卖,将引爆全国其他市场。当‘秦’的月销量能够达到1万辆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就真正起来了。“
“对于车企来说,重要的是规模,规模上来了,利润就会显现。“汪刘胜告诉记者,比亚迪一直在做新能源方面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早,因此比较看好。
各大车企加力电动车
资料显示,除特斯拉、比亚迪外,今年将有宝马、红旗等数款新能源汽车上市。
招商证券分析师汪刘胜表示,电动车未来方向比较明确,特拉斯进入中国对整个产业都是推动。从短期看,其对传统车企影响不大。而随着电动车销量的上升,其他车企也会跟上来。
事实上,很多汽车企业也早已进行新能源车的研究和发布。以上汽集团为例,2011年10月,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首款“中高级环保价值轿车“——荣威新750Hybrid混合动力轿车正式上市,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7.5L,综合节油率超过20%。
2012年11月,上汽集团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荣威E50纯电动轿车上市,这是中国首款在全新平台架构上打造的纯电动汽车。该车型配备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功能,快充可30分钟充至80%电量,慢充则能够利用家用电源,6小时充满全部电量。
2013年11月,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上市。
同时,上汽集团重点推进电池系统、电机、电力电子、电动转向和电动空调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建设工作。
“对于整体汽车消费市场来说,还没有到饱和的程度,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要买车。而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汪刘胜说,充电网络等设备,未来也将会得到逐步完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