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运输系主任、副教授余贵珍博士
AI:智能汽车的定义及基本架构体系是什么?
余贵珍教授:智能汽车一般是指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使车辆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并控制车辆按照规划路线到达目的地。
智能汽车一般有机械系统、传感单元、控制单元和执行单元等组成,其中传感单元主要有机器视觉、激光以及雷达等环境感知技术;汽车控制单元一般包括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执行单元主要包括电控制动、加速控制与电动转向等模块。
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智能汽车本身具备主动的环境感知能力,此外,它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因此,智能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模式识别、通信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它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驾驶辅助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拥有相互依存的价值链、技术链和产业链。
AI:请您为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余贵珍教授:车辆智能化与电动化是汽车技术发展重要趋势,智能车辆在未来的5~10年内应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的线路主要两类,一种是汽车厂为代表的从汽车智能等级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线路,另外一种以google和百度为代表的无人能驾驶线路,不管哪种路线都是基于企业自身技术优势确定的,哪种更合理让市场去判断吧。
我个人认为,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出行方式会带来较大影响,以“智能车辆+共享交通”方式为例,将来很多人不再需要买车,使用无人驾驶车辆以共享方式实现交通出行,将会大大提高出行效率以及减少排放。
AI:随着IT企业的强势介入,这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于互联网技术与汽车产品的结合,业内褒贬不一,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余贵珍教授:IT企业的强势介入,对传统企业行业来说竞争对手更多,但对汽车产业是有益的,IT企业的智能化技术加上传统汽车企业制造技术,能加快智能汽车推进的速度。
仅仅互联网与汽车产品的结合,不能对传统汽车带来颠覆的影响,只有智能技术与传统的汽车实现结合,无联网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才会更大。
AI:随着新汽车生态闭环的不断形成,技术革新百家争鸣,汽车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的智能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与此相关的技术链有哪些?
余贵珍教授:越来越多的中高档汽车都装有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甚至Google、百度等已经开发了无人驾驶车辆进行道路测试。研究表明,在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通过先进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有助于减少50%~8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智能汽车的终极阶段,即无人驾驶阶段,甚至可以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把人从驾驶过程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智能汽车最吸引人的价值魅力所在。
汽车的智能化主要体现辅助或者替代驾驶人完成车辆驾驶行为,目前主要有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等方式。
智能汽车技术核心链主要包括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执行技术。主要包括:
(1)先进传感技术,包括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的检测,如激光测距系统、红外摄像技术,以及利用雷达(激光、厘米波、毫米波、超声波)检测前行车辆。
(2)通信技术(GPS、DSRC、3G/4G),包括数台智能汽车之间协调行驶必须的技术、车路协调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车联网通讯技术
(3)横向控制,包括利用引导电缆、磁气标志列、机器视觉技术、具有雷达反射性标识带的横向控制。
(4)纵向控制,包括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机器视觉技术测车间距离的纵向控制,以及利用车间通信及车间距离雷达的车队列行驶纵向控制。
AI:您及您的团队主要的研究课题及方向是什么?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哪些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余贵珍教授:我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车辆智能化与汽车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要有:研发的营运车辆能耗与载荷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在6省市批量装车;研发的车辆驾驶机器人代替驾驶员进行车辆道路可靠性与安全性实验,已经在交通部公路实验场应用。
AI:在智能驾驶领域,最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人驾驶,您认为要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余贵珍教授:无人驾驶要在道路上大规模运行,不仅仅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法律、道德、驾驶行为等等,仅技术方面,我认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满足城市复杂工况与高速公路高速运行条件下的环境识别和车辆控制技术以及智能车辆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AI:近年来,智能汽车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智能汽车能否解决诸如安全、节能、环保等交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又会给国内车企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您有哪些好的对策建议?
余贵珍教授:智能汽车是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载工具,智能汽车将会成为未来交通出行方式,市场前景广阔,部分汽车厂已在无人驾驶汽车方面进行布局,但当前从法律、意识、技术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大规模进行无人驾驶的投入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有回报;辅助驾驶ADAS系统已为用户接受,建议国内车企重点投入,希望国家在产业化经费或研发经费上给予国产ADAS系统一定的支持,或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