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功不可没 2017国内汽车召回热点回顾

文章来源:车质网 发布时间:2018-01-08
分享到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逾200次,其中包含7次召回活动变更、2次轮胎品牌召回、7次卡客车品牌召回以及1次补救措施。而排除因召回活动变更而作废的原公告后,国家质检总局质检要闻中共发布197次有效召回,其中涉及80家车企的260款车型,召回总量更是突破2000万辆,创造了国内召回的新记录。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逾200次,其中包含7次召回活动变更、2次轮胎品牌召回、7次卡客车品牌召回以及1次补救措施。而排除因召回活动变更而作废的原公告后,国家质检总局质检要闻中共发布197次有效召回,其中涉及80家车企的260款车型,召回总量更是突破2000万辆,创造了国内召回的新记录。

从各年召回次数来看,2017年国内汽车召回次数达到峰值,召回次数多达近200次之多。且横向对比后我们发现,2013-2017年间国内汽车召回次数呈现逐年递增势头。而从召回总量来看,继2016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后,2017年国内召回总量再破新高,2087.4万辆的成绩较2016年增长了84.3%,相比之下,2013-2015年间每年的召回总量还基本维持在500万辆上下。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国内召回总量的暴增,确实离不开高田气囊事件的不断发酵。

在2017年国内汽车召回中,德系品牌实施召回次数最多,达61次之多,超过了同期日系品牌的44次召回。而美系、欧系品牌也在积极消除安全隐患,召回次数均达到27次。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与通用集团均于下半年发布了规模空前的单次召回活动,分别对旗下486万辆和近253万辆涉及高田气囊问题的车辆进行召回。此外,自主品牌本年度发布召回19次,共对142.87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产品实施了召回。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辆的有13次,而2016年仅为6次,可见2017年召回力度空前。其中,排名靠前的问题分别为气囊及安全带问题、发动机熄火、转向故障以及燃油泄漏等关乎人身安全的问题。其中,气囊及安全带问题召回次数虽少于2016年,但召回总量已超过千万辆;发动机熄火问题虽召回次数不多,但涉及总量却超过184万辆,原因在于大众集团因燃油泵缺陷单次召回车辆就达181.8万辆之多。此外,因转向故障、燃油泄漏问题进行召回的车辆也均超过百万。

 2017年度国内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1、高田气囊将缔造汽车单零部件召回神话

2017年,19次因“气囊气体发生器外壳破损导致碎片飞出”的召回事件,涉及达近千万辆汽车,两次大规模召回包揽2017年汽车召回排行榜冠亚军,这样的纪录也许只能由高田气囊来创造。且受此影响,2017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突破2000万辆这一成绩,或许在一段时期内都很难被超越。高田公司也因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约614.5亿人民币),于2017年6月26日正式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

如果说,2016年日系车企成为高田气囊事件的最大受害者,那么2017年高田气囊无疑成为德、美系车企的“梦魇”。与2016年本田单次召回182.37万辆汽车相比,2017年大众集团与通用集团的这两次召回,可以说将成为国内召回历史中“天文数字”的典范。仅这两次召回所涉及的700余万辆汽车,就已远远超过2016年高田气囊召回车辆的总和。

 2、国家质检总局加强监管利国利民

如果从2017年整体召回情况来看,多数车企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都能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尽可能保证全球召回的同步实施。不过,这丝毫没有盖掉国家质检总局加强缺陷调查的决心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据相关报道称,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缺陷调查工作引发召回58次,召回缺陷汽车达1358万辆,占同期召回总量的近70%。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排名前三位的大规模召回事件,均在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或约谈下促成。除高田气囊外,对大众集团因燃油泵缺陷致车辆熄火问题的调查,不仅让大众集团在中国召回了181.8万辆汽车,同时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召回的领跑者。实际上,主动召回所体现的是车企对待消费者的态度,而没有主动召回的车企,也并不能说明其产品没有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国家质检总局加强监管绝对是利国利民。

  3、部分自主车企社会责任感赶超合资/进口

数据显示,2017年自主车企召回总量达142.87万辆,召回次数达19次,其中宝骏汽车因燃油管裂纹导致燃油泄漏隐患单次召回93.87万辆,仅次于上述三次召回排在“2017年度召回榜”的第四位。但不同的是,此次召回是宝骏汽车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骏汽车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要强于一些合资/进口车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自主品牌19次召回中也仅有3次是在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后召回的,而大多数自主车企都能主动进行备案,可见国内的召回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已不再是被人诟病的话题。

 4、召回活动变更及补救措施成看点

2017年召回的另一大看点,可能就要算是召回活动变更及补救措施了。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7次召回活动变更,而这一现象在此前则并不多见。以宝马为例,此前曾于2016年12月23日和2017年2月6日发布的两次召回开始时间,由2017年8月1日及2017年10月9日变更为2017年11月13日。其原因在于召回维修所用气囊气体发生器供应延期,致使原召回计划作废。实际上,召回延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在此次变更期间车辆安全气囊出现问题,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将由华晨宝马及宝马(中国)承担。而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将会对车主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此外,2017年一汽-大众备案新速腾召回的技术补救措施同样是一大亮点。早在2014年大众曾对新速腾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断裂缺陷进行召回,其维修措施为“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时隔三年,一汽-大众研究开发了后悬架电子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台架、整车道路试验和可靠性测试,将于近期为相关车主免费进行安装。尽管事隔多年有些车主可能早已换车,但一汽-大众这一态度依然值得肯定。

为便于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2017年国内召回情况,车质网将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进行整理,按召回数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将两起涉及多车系不同缺陷的召回进行拆分,最终得出以下排名: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