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外后视镜的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文章来源:车市睿见 发布时间:2019-01-08
分享到
电子后视镜由来已久相对于外后视镜,内后视镜的电子化进程迅速。以WEY VV7等车型为例,因后风挡面积过小,不能获得足够的视野,内后视镜用一块液晶屏代替反光镜,将尾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投影到屏幕上,达到与传统后视镜相同甚至更佳的效果。这种配置称为流媒体,已经是一项常规配置。

2018年10月,雷克萨斯ES在日本上市,新车选配电子外后视镜。彼时业界的评价是,ES截胡奥迪,成为全球首款搭载了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乘用车。

ES用摄像头替代传统的外后视镜,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显示在车内A柱前端5英寸的屏幕上,实时显示车后路况。且该系统可配合指示灯和倒车的操作,自动扩大或移动显示的范围,帮助车主更好的观察周边的情况。

6368253639701963259300090.png

事实上,电子内后视镜对于目前很多量产车来说,并不鲜见,只是电子外后视镜受法规、成本、消费者接受度等影响,普及率非常低。

电子后视镜由来已久相对于外后视镜,内后视镜的电子化进程迅速。以WEY VV7等车型为例,因后风挡面积过小,不能获得足够的视野,内后视镜用一块液晶屏代替反光镜,将尾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投影到屏幕上,达到与传统后视镜相同甚至更佳的效果。这种配置称为流媒体,已经是一项常规配置。

6368253639739403255816483.png

 

外后视镜电子化应用最早的是商用车,奔驰在其重型货车Actros上搭载了电子外后视镜,由外部两个数字摄像头和安装于驾驶舱A柱上的两个15英寸显示器构成。这也是全球首款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货车。

6368253639765923251832108.png

奥迪e-tron quattro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方案也在其概念车上有所体现。不同于雷克萨斯ES在A柱内侧布置屏幕的方案,奥迪将屏幕嵌于前门内饰板上,支持触摸操作,可进行图像和模式的切换。

6368253639839243252392311.png

6368253639868883259949446.png

电子外后视镜优势明显

1.不受天气影响,改善夜间显示效果,提升安全性

降雨天气,外后视镜和车窗玻璃极易受到雨水滴挂的影响,导致无法看清后方车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车主只能选取外后视镜加热、雨眉或驱水剂等方法来进行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还增加了额外成本。

6368253639918803253737360.png

此外,在车内外温差较大时,玻璃内层容易起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调系统会为三角区域设置一个专门的出风口,达到除雾的效果。

相比之下,电子外后视镜可以完全规避这些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以雷克萨斯ES为例,将替代后视镜的屏幕放在车内,车外的摄像头采用物理遮挡和电动加热的方式结合,避免了雨雪对后视镜的影响,提升了在恶劣天气下行驶的安全性。

6368253639990563252824980.png

同时,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道路,电子后视镜通过主动调节亮度,还可获得更清晰的视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革新,主动防炫目、夜视功能等更高级的功能都会被集成,车主在夜间的行车安全将更有保障。

2.降低风阻风噪,提高燃油经济性

据测算,外后视镜一般占整车风阻的2%-3%,而电子外后视镜与传统后视镜相比,迎风面积减小,且形状设计更为灵活。以奥迪e-tron为例,电子外后视镜的设计使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到0.27,比传统设计的车辆降低0.1个百分点。

风阻的降低,对燃油车而言可以降低油耗。如奔驰重型货车Actros可通过将外后视镜电子化,将整车油耗降低5%。并且在风阻降低的同时,降低风噪,使整车的NVH表现更加优秀。另外,对于电动车而言,还可增加续航里程。

6368253640006163257339838.png

3.减小视野盲区

传统后视镜的造型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空气动力性,还需要考虑镜片调节机构的布置,这样就使得驾驶侧角度看过去,后视镜越来越厚,反射镜的有效使用面积不大,形成很大的盲区。

6368253640026443252570617.png

改为电子外后视镜后,整套系统的体积明显减小,对视线的遮挡可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像奔驰AMG GT CONCEPT概念车一样将摄像头固定在翼子板上,减少由盲区带来的危险。

6368253640087283251157470.png

4.为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提供支撑

目前,国内外的智能驾驶系统已攻克L2阶段,部分车企宣传达到L2.5级别,但是还未有L3量产车型上市。L2阶段的车辆主要搭载紧急自动刹车系统(AEB)、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前向碰撞报警系统(FCW)、车道保持系统(LKS)等,依赖包括车载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双目/单目摄像头等设备,为整车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但这些设备大多仅能提供车前方向的道路情况。

6368253640129403251687955.png

若想达到L3+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使车辆完成更加复杂的操作,车后道路信息的重视程度必然提升。电子外后视镜未必是智能驾驶的最终信息采集方案,但在目前能够较传统后视镜方案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6368253640154363255230998.png

普及之路阻碍重重

1.成本过高,且易引发视觉疲劳

不同于倒车影像系统,电子后视镜需要在驾驶员上车后持续工作,这就对摄像头和屏幕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后视镜是行驶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要保证该系统的高像素、无畸变和高帧率、零延迟,整套系统的成本势必会高于传统的镜片结构。

此外,驾驶员在开车时需要经常从后视镜内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在前方道路和屏幕之间频繁切换,人眼焦距的变化极易产生疲劳感,这也是试驾过雷克萨斯ES或奥迪e-tron的车主对其和传统后视镜主观感受的最大差异。

6368253640180883251246623.png

2.国内法规禁止电子外后视镜车型上路

日本在2016年修改了法规,允许使用电子外后视镜车辆上路,这为雷克萨斯ES的上市铺平了法规道路。随后,欧洲也修改了相关规定。

在国内,根据《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的性能和安全要求》的规定,目前像ES这种电子外后视镜还无法满足国内的上路条件。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关部门对部分规定的修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6368253640219883253533771.png

电子外后视镜作为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初期必定会显现出一些不足,但趋势是在雷克萨斯和奥迪之后,国内汽车厂家也在跟进。长安已经研发出整套电子后视镜系统,可搭载于CS95,只待国内法规允许。

或许,电子外后视镜的普及将比我们想象中来的要快。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