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学模型及台架测试的柴油机增压器选型

作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影 周波 赵真真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9-01-18
分享到
为解决某款柴油机增压器方案选型问题,本文基于AVL-BOOST软件搭建相应的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并根据台架测试获得的外特性数据和缸压曲线进行精标定;在精标定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相同的压比和性能目标对不同的增压器方案进行匹配,预测计算比油耗、进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等热力学结果,为增压器的选型提供指导和建议。

涡轮增压系统是发动机领域内强化升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和恢复发动机高原动力性的有效技术措施。涡轮增压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工程师们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但是,增压器方案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发动机和增压器本身的性能外,还需要考虑发动机和增压器是否匹配,能否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在AVL-BOOST软件平台对某柴油机发动机的多款增压器方案匹配问题进行研究。

模型搭建与校核

在AVL-BOOST软件中根据发动机各零部件的实际几何尺寸以及空滤器、中冷器、增压器等元件特性参数搭建四缸增压柴油机的一维热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环境气体从边界SB1 吸入,通过管1 到空滤器CL1,再通过管2将气体引入压气机,压气机后通过管3连接中冷器CO1,中冷器后再通过管6连接节气门,出来再通过管8、40进入进气歧管的谐振腔PL1。

1547776843.png
图1  发动机热力学模型

管子9、10、21、22、26、27、31、32代表进气道,通过气道将空气引到气缸C1~C4。管子11、12、13、23、24、25、28、29、30、33、34、35代表排气道,14、15、16、17、18、19、20、36代表排气歧管,通过歧管将废气引到涡轮机,涡轮机后通过管4连接催化器CAT1,然后经管5连接腔体PL2,最后经管7连接出口边界SB2。

根据台架测试外特性试验数据对一维热力学模型进行校核,使功率、转矩、比油耗和进气量等关键指标与试验数据吻合,标定结果如图2所示,且计算值与试验值差值均小于3%,关键点小于2%,证明该模型精度满足要求,可适用于后续热力学预测。

1547776843_1_.png
图2   热力学模型标定结果

 增压器匹配仿真分析

本文主要对三款不同的增压器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进行匹配计算,匹配计算时保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压气机压比以及EGR阀开度不变,将三种增压器方案对应的map数据迭代到已经标定的热力学模型中进行仿真预测,对比比油耗、进气量和过量空气系数等热力学结果,并对比三款增压器匹配运行状态,为增压器的选型提供指导和建议。

1.热力学结果分析

三款增压器方案进行匹配计算时,保持相同的进排气计算边界,在相同动力性和压比的情况下,三款增压器方案对应的热力学结果如图3所示。

1547776843_2_.png
图3  三款增压器方案对应的热力学结果

(1)在相同动力性和相同压比情况下,三款增压器进气量基本一致;比油耗方面,方案二最差,方案三最好,比油耗与涡前压力相关,且成正比,通过对比涡前压力结果,可以得到验证,方案二涡前压力最高,方案三最低;过量空气系数与新鲜进气量和喷油量相关,在新鲜进气量相同的情况下,比油耗最高的方案二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最小,比油耗最低的方案三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最大。

(2)三款增压器匹配运行结果显示:方案二压气机转速在全转速(1 000~2 900 r/min)范 围内均高于方案一和方案三增压器;方案三压气机转速在低转速范围(1  000~1 800 r/min)与方案一增压器转速 基本一致,中高转速(2 000~2 900 r/min)稍高于方案一增压器;方案三增压器总效率均高于方案二和方案一增压器。

2.增压器匹配分析

判断压气机匹配是否合格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发动机工况点尽可能运行在高效率线附近;低速区匹配运行线不能超出喘振线;高速区匹配运行线不能超出阻塞线;增压器转速不能超出其最大转速。图4为三款压气机匹配运行线。

1547776843_3_.png
图4  三款增压器map匹配运行线

 

方案一:低转速靠近喘振线,中高转速未匹配到高效率区,效率偏低,高转速远离增压器的最大转速线和阻塞线;

方案二:低转速距离喘振线有一定裕度,中高转速靠近高效率区,高转速远离增压器的最大转速线和阻塞线;

方案三:低转速距离喘振线有一定裕度,中高转速穿过高效率区,高转速远离增压器的最大转速线和阻塞线。

由热力学结果和增压器匹配分析结果可知:在动力性相同的情况下,方案三增压器对应的经济性最优,过量空气系数最大(一般来说,过量空气系数越大,排放越好);方案三增压器总效率均高于方案二和方案一增压器;方案三与压气机匹配原则最吻合:低转速距离喘振线有一定裕度,中高转速穿过高效率区,高转速远离增压器的最大转速线和阻塞线。因此,方案三增压器的综合表现更好。

结论

本文基于AVL–­BOOST软件搭建了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并根据台架测试数据进行模型标定,模型精度满足要求,可适用于后续热力学预测。
在动力性相同的情况下,三种方案中,方案三的增压器对应的经济性最优,过量空气系数最大(一般来说,过量空气系数越大,排放越好);方案三的增压器总效率均高于方案二和方案一的增压器功率。

方案三与压气机匹配原则最吻合:低转速距离喘振线有一定裕度,中高转速穿过高效率区,高转速远离增压器的最大转速线和阻塞线。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方案三的增压器表现更好,与该款柴油机匹配最好。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