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技术满足功能升级需求,车载显示加快“上路”

文章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发布时间:2019-08-13
分享到
未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三大显示技术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在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汽车正逐渐从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向集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多媒体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转变,车载显示作为汽车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伴随汽车电子技术的升级,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提供多样化驾驶信息和增进多媒体乘坐体验这两大应用场景,极大提升了现代汽车制造业对于车载显示的需求。据UBI Research预测,未来3年,汽车显示市场将保持17%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市场空间将接近百亿美元。

未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三大显示技术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在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

两大场景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显示需求

随着汽车技术的升级和道路交通的日益复杂化,驾驶员所需的信息逐渐增多,传统的仪表盘、指示灯、机械后视镜等日渐无法满足现代车辆驾驶的要求,能随时反馈车辆各部件运行状况、车外全角度视野、实时道路交通情况等信息的车载显示屏开始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正在向L2、L3级发展,部分或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意味着系统将要向驾驶员反馈更多、更直观的实时信息,这都需要通过大面积车载显示屏来实现。同时,伴随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民众通勤时间的延长,乘客和驾驶员也都对车载娱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已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常用配置。

提供多样化驾驶信息和增进多媒体乘坐体验这两大应用场景,极大提升了现代汽车制造业对于车载显示的需求。据UBI Research预测,未来3年,汽车显示市场将保持17%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市场空间将接近百亿美元。

三大显示技术助推车载显示功能升级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是目前显示领域最为成熟的技术,占全球显示器件出货面积的95%以上。目前市场上的车载显示以10.5英寸和12.3英寸的彩色TFT-LCD触控屏为主,可以直观提供导航路线、倒车雷达、车辆状况等信息。

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智能手机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AMOLED具有可弯曲、可柔性的特点,能适应车内装饰的曲面结构,与环境融为一体。目前AMOLED的寿命和可靠性还未完全满足车载仪表显示的要求,但有可能率先在后排娱乐屏幕上得到应用。

Micro 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技术是近期显示产业研发的重点方向。由于器件开口率小,Micro LED有希望制备超高透光率的透明显示屏,满足前车窗抬头显示器的要求,以减少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带来的安全风险。

未来,三大显示技术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在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

多家企业“押宝”车载显示蓝海市场。一方面,电视和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需求增长总体放缓。显示面板企业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压力下,纷纷开始寻求开辟新的显示市场。日本显示公司(JDI)2018年5月宣布,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车用事业营收扩增至现在的两倍,以帮助JDI摆脱对智能手机市场的过度依赖。国内显示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都陆续加大了对车载显示的投入,积极与国内外汽车企业接触,推出多款车载显示产品和概念原型机。

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在车载显示技术升级和需求提升的驱动下,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应用。奥迪推出的首款电动SUV e-tronquattro上,配备了多达5块车载显示屏。特斯拉Model S率先采用17英寸大型车载显示屏,几乎可以通过屏幕操控所有的车载功能。2018年CES展上,拜腾更是推出了一款配有49英寸车载显示屏的SUV。

多方力量协同努力加快产业“上路”步伐

目前,我国车载显示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国内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一是标准不明,存在安全隐忧。车载显示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诸多信息,但究竟显示什么?怎样显示?这些问题现阶段还主要依靠汽车企业自身的设计方案,缺乏统一标准。在显示内容上,哪些安全信息必须出现在屏幕上尚没有明确规定。在显示方式上,车载显示屏幕的位置、面积是否会对驾驶员形成干扰,尤其是过大尺寸的显示屏是否易造成驾驶分神,在业内存在较大争议。在显示产品上,由于车载屏幕需要起到实时反馈信息的作用,其可靠性、耐久性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车用数字液晶仪表和触控屏的通用规范都还在预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

二是根基不牢,创新有待加速。现有显示面板技术向车载领域扩展时都遇到了一些新的技术难点,TFT-LCD屏幕在自然光下对比度较低,AMOLED屏幕使用年限难以与汽车5~8年使用寿命相匹配,Micro LED尚未攻克巨量转移等技术难点。我国面板企业十几年来在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基础研发和前瞻技术布局方面仍处于劣势。国内骨干面板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在数量、领域方面都与国际领先企业相去甚远。专门在车载领域投入研发力量解决技术难点对于原本就根基不牢的面板企业而言,资金和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下游不畅,缺乏交流合作。虽然面板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对于车载显示都表现出较大热情,但我国面板企业与整车企业的交流合作并不畅通。整车企业建立的供应链关系比较复杂,对于国产面板的信任度也比较低。面板企业的车载产品现在还主要停留在概念原型机阶段,少数已经在车载显示市场大量出货的企业也主要以向中间代理商销售,再由代理商转卖汽车制造企业的模式为主,上下游间直接沟通机会较少。面板技术的创新与下游应用工艺有较强的协同效应,需要整车企业与面板企业联合开发才能促进产业的快速成长。

因此,我国车载显示产业亟须政府、行业协会、面板企业、整车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交流,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增强上中下游、国内外企业合作创新深度,协同促进产业加快“上路”步伐。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