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现代·起亚汽车宣布虚拟研发程序正式启动,该研发程序可实现汽车研发流程创新化。当天,现代·起亚汽车在京畿道南阳研究所,首次公开了采用VR技术的设计品评现场和测试系统。
在启动仪式上,现代·起亚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潮流中,现代·起亚汽车积极应,不断努力改革研发体系,致力于开拓VR虚拟研发程序。”
现代·起亚汽车于今年7月将研发总部组织体系改组为“基于体系结构的系统组织”,全新设立虚拟研发室并准备虚拟研发程序。虚拟研发是以多种数字化数据为基础,构建车辆虚拟模型和行驶环境,来完成实际零部件的试组装和车辆研发。设计师可以迅速更换设计并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测试中的偏差,有效提高车辆的完成度。
设计师利用虚拟研发程序进行设计品质评估
全球规模最大VR设计品评现场对外开放
现代·起亚汽车于今年3月投资150亿韩元(约8,912万元人民币),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且最先进的VR设计品评现场,完美打造了一个可以评估设计品质的虚拟空间平台。
VR设计品评现场采用最先进的设施,可实现20人同时利用VR进行评估。评估人员可以鉴赏车辆外观设计,还可以身临其境般地进入到车内欣赏车辆内饰,能实现部分运转操作工作。
现场共设置了36个运动捕捉传感器,评估人员穿戴上VR设备后,这些传感器可精准捕捉他们的位置及移动轨迹,精准度可达到1mm。在测评中,评估人员只需简单的按钮操作,即可任意变更车辆的零部件、材质及颜色等,还可以评估车辆使用性能(UX)、四维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以此来打造出顾客心目中最优质的汽车模型。
在此之前,制作样车模型时要考虑到材质及颜色等要素,而现代·起亚汽车利用虚拟研发程序,可以省略这一繁琐步骤,大幅缩减费用及时间。同时,还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意且丰富的设计风格,以此来向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设计师利用虚拟研发程序进行汽车大灯的设计
现代·起亚汽车的设计部门计划未来将联手欧洲、美国、中国、印度等设计中心,构建出一个全球设计师们都能一同设计车辆的虚拟空间,并通过远程VR设计评估系统来参与评估。
今年10月亮相的氢燃料电池重卡概念车NEPTUNE的最终设计评估就开始试用VR设计品评现场,自此现代·起亚汽车便开启了VR设计品评现场的试运营,并计划将其推广应用于未来所有新车的设计评估中。
此外,公司计划在设计初期的方案草图阶段循序渐进地引进VR技术,同时引入能将虚拟模型投射至实物车辆的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进一步强化虚拟研发程序。
采用VR设计品质测试系统,研发出更高完成度的车辆
此外,现代·起亚汽车自2018年6月起,构建并试运行VR设计品质测试系统。通过收集所有车辆设计部门的3D数据来制作虚拟数字车辆,在虚拟环境下对车辆安全性、品质、操作性等进行整体评估。之前的数字车辆评估仅通过屏幕画面,在2D环境下观察行驶场景,性能测试的精准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最新打造的VR设计品质测试系统以精确的设计数据为基础,制作与实际车辆百分之百相同的虚拟数字车辆,充分展现虚拟车辆行驶场景,针对零部件间的合理性等对车辆进行立体评估,有效提升精确度。
穿戴VR设备的研究人员,还可亲自驾驶虚拟数字车辆,通过操作控制器可随意查看行驶车辆的剖面,确认发动机的运转或零部件的驱动状况。这一先进技术,把实际车辆测试中的不可能转为可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研发车辆的问题和待改善处,并有望将其反馈到真实的设计构想中。
研究人员操作控制器查看车辆剖面
此外,VR设计品质测试系统应用范围广泛,不仅能测试在高速公路、坡道及隧道等条件下虚拟行驶的安全性;还能测试车门、后备箱、引擎盖等零部件的驱动状况以及驾驶座的空间感及视野角度等。
现代·起亚汽车的设计部门计划将VR技术应用于未来生产及组装线中,对组装性能进行测试,创造更符合人体工学、效率更高的组装线及作业环境。
强化虚拟研发程序,加速车型研发
现代·起亚汽车计划全面引进虚拟研发程序,将其应用于从商品企划到生产研发全过程,走在研发前沿,使得汽车质量提升的同时又可节省费用。新车研发时间有望缩短约20%,年均研发费用也将节省约15%。
虚拟研发程序的目标是快速、低成本地研发出高质量汽车,与基于体系结构的研发组织相结合,扩大协同效应。从确立新研发车型的概念开始,整合多部门的数据来构建虚拟车辆模型, 在进入设计阶段前便可实现全方位测试,灵活应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未来移动出行的新型初期虚拟测试, 可以大幅减少执行错误,提升应对不断变化的汽车市场的能力。
原本在试验车制成后才可集中进行的品质测试,如今可提前至先行研发阶段并贯穿构思、设计、试验车制作、生产以及组装整个研发过程。由此,实现汽车界最高水准的质量检验。
现代·起亚汽车研发总裁Albert Biermann表示:“强化虚拟研发程序是迅速灵活应对汽车产业模式转型及顾客需求的核心战略之一。以此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扩大收益性,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增强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企业竞争力。”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