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奋斗!

——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 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先生

作者:文二霞 发布时间:2020-08-10
分享到
中国从“汽车大国”到 “汽车强国”,需要一代又一 代汽车人的坚定追求,奋力 拼搏。付于武先生的人生追 求一直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 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 2017 年获得的中国汽车工程 学会“终身成就奖”,还是 2018 年在中国汽车产业纪念 改革开放 40 周年活动中获 得的“功勋人物奖”等,都 是行业对他所做贡献的肯定 和致敬,也为行业后辈树立 了一个人物榜样。作为行业 发展的亲历者、贡献者、服 务者和见证者,付于武先生 是一位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汽 车追梦人”。

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际遇里,奋力书写着自己的追梦人生。在行业变革 的大背景下,无数追梦人的精彩故事,不仅深刻注释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而且完美造就了个人追 求与行业发展的双螺旋。

《汽车追梦人》系列采访,本期人物——中国汽 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先生。从他的严谨话语里,我们了解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及对未来转型升级等 非常有启发价值的信息;在他的睿智思索中,我们洞察到值得称道的汽车情结与忧患意识。他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值得每一位从业者及“后浪”们深深思考和用心学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 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先生

机械世家里走出的总工程师 

机械专业堪称“最强工科”,付于武先生大学读 的正是机械,并于 1970 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系(原北京机械学院)。问及为何从学机械?付于武先生感慨道:“我热爱汽车,向往汽车,与我的家 庭有一定渊源。我的祖父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我的童年就与发动机、变速器及车桥等为伴,那时汽车就刻在了我的心里,一辈子挥之不去。我祖父那 辈三人,我父辈四人和我这代三人,全都是从事机 械工业,我的家族可以说是‘机械世家’了。” 

付于武先生不但是专业科班出身,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企业深耕多年,拥有过硬的技术 底蕴。他在汽车技术领域不断探索的历程,也正是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缩影。 他在企业工作的重要经历中,有很多记忆深刻的攻 坚克难的故事,特别是从技术骨干到经营管理的角色转换,有痛苦煎熬,也有激昂喜悦。 

大学毕业后,付于武先生进入中国一汽哈尔滨汽车变速箱厂,在那里工作了 20 年,从一名普通的 技术员,一直到总工程师、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他始终潜心钻研。在技术一线,他把专业理论、知 识技能与设计工作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创新突破,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原动力。 回忆起这段奠定技术基础的艰苦岁月,付于武 先生感慨地说:“当时我们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感恩工厂对知识的需求和对我的精心培养,感恩工人师傅们给我创造的机会,还有工厂对我的信任。我从 参加工作到成为总工程师,仅用了10年,这在一个老企业来说,不可想象。”

付于武先生还担任过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兼“一号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这 10 年可 谓是付于武先生从技术向管理转型的巅峰记忆。他 经常在政府与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沟通协调,这 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这种历练 和积淀,使他具备了站在宏观层面去洞察中国汽车 产业的敏锐嗅觉和战略思维。

助力行业创新与发展 

从 1999 年开始至今,付于武先生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兢兢业业服务了 20 余年,这 20 年,恰是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最重要 的辉煌20 年。作为行业发展的亲历者、贡献者、服务者和见证者,他是一位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汽车追梦人”,他一直在助力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主导开展了很多国际交流大会,还主导成立了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联盟,这种联盟模式的实施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在掌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之初, 付于武先生首先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面向国 内和国际两个目标:一是成为国内一流学会;二是打 造国际知名学会。其次,付于武先生先后倡导组建 了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平台等八大平台。 2006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不仅被增补为“国 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常务理事,成 为其核心成员,而且还成功取得了 2012 年 FISITA 年会在中国的承办权。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带动 下,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等盛会成为汽车人提升技能的舞台。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会还牵头组建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车联网产业创 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 联盟的形式凝聚行业力量,攻克核心技术。

 
2010 年 FISITA 国际汽车工程年会上中国代表团接旗,左二为付于武先生,右二为李骏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 2017 年授予付于武先生 “终身成就奖”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付于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追梦人、好朋友和探路者。他让中国汽车工程师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为世界顶尖学会,让协同创新成为跨产业的共同行动,让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成为莘莘学子汽车梦的起跑线;凝聚了无数极具创新精神的 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而奋斗,让众多海外学子的一腔报国热情得到 最大释放;创新了社会团体的运行机制,丰富了社会团体的服务内涵,开创了科技社团工作的新局面, 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为国家科技社团中的佼佼者。”如今,付于武先生虽然卸下了中国汽车工程学 会理事长的重担,但付于武先生依然在为汽车行业奔忙着、奉献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重视产业内核与外延 

新的时代,付于武先生亲身经历了深刻的行业变革,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再到自动驾驶、未来出行等,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面向未来前瞻思考。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向“新四化”发展,传 统车企纷纷加速转型升级,造车新势力也在跑马圈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既能看到众多企业争相进 入电动汽车领域的繁荣局面,也能看到电动汽车销 量下滑的市场变化。汽车行业似乎充满了很多不确 定性,很多汽车人陷入迷茫。

对此,付于武先生谈 到:“从近期的汽车产销数据来看,市场有回暖的迹象,为行业复苏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大变革时代, 要有大格局,认清大势,方有未来。” 技术创新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的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以及服务商都在致力研发自主的核心技术,以期在行业转型中集聚竞争实力。“国际化、核心技术的规模等是汽车工业做强的标志。

目前,我们在硬件、软 件、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等方面,远未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甚至在许多方面尚有缺失,比如芯片。但 我们是有机会的,国内也有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的芯 片,并已逐步在一些自主品牌车上得到应用。”付于武先生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创造空间是从 2000 年开始才有了自己的产品迭代,所以原来是一个逆向的学习,后来是跟随、并行,现在我们在有 些方面同汽车发达的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 在个别领域处在领先地位,比如5G 技术。”

针对未来出行,全球各大零部件巨头都动作频 频,争先抢占技术高地。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及零 部件供应商在新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为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等积极提供解决方案。付于武先生认为, 从整个模式上来讲,中国具有一定的产业协同的优 势,包括产学研联合协同、跨领域的协同,有利于 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制高点。 核心技术有跨领域、跨学科和跨产业的特征,掌握核心技术,一定要发挥协同作用。在新的创新领域当中,智能网联、电动车、智能制造装备及轻量化 等跨产业协同,这是中国的优势。无论是国家智能 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建设,还是一汽、东风和长安 三大车企联手打造 T3 科技平台的落地等,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付于武先生还说道:“我们既要看到进步,又要深知挑战巨大。对传统汽车产业,我们过去常提‘升级’两个字,现在必须要创新整个产业链,挑战难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大。对智能网联来讲,智能化的转型对整个机械工业都特别重要。 如果不转型,就会被历史淘汰。

洞察趋势把脉转型之路 

从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放缓,而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汽车行业更是受到严峻挑战。 多年前付于武先生曾有一个观点:“怀疑什么,也不 能怀疑中国的汽车市场。”2019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他再次提到这个观点。在 2020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他对这个观点有了新的解读。 

202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面临转型的压力、经济 下行的压力和疫情不确定的压力,在这三种压力下, 中国汽车行业转型之路到底怎么走?付于武先生表 示“:汽车人要痛下决心,一定要熬过去,迈过这道坎, 就是海阔天空!”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于中小 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比如减税、降费等,但更关键 是企业家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能乱了阵脚。“华为作 为一面旗帜,值得我们中国汽车行业的企业家们学 习,任正非的讲话一直充满了忧患意识和高瞻远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汽车产业确实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我们要做的是:第一,要有思想准备, 要有底线;第二,要有信心活下去,坚定不移地转 型升级;第三,创新链要选好精准位置,找准自己 的企业定位;第四,渡过当前的难关,在精准发力的时候还要整合资源,跨界合作。”

我国汽车产业原来的任务是“升级”,那么现 在则是“转型”。电动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百年历史的内燃机传统动力必将被电动化所代替。当然这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汽车人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 对整个机械工业来讲,汽车产业是智能制造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智能工厂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 

中国汽车市场再大,也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没有规模, 何来效率?付于武先生继续说道:“首先,产业的转 型问题应与结构性调整、供给侧和需求侧结合起来。 我们要抓紧结构性的调整及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为 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性跨越发展的机会。 其次,集中优势,产权合作,协同创新,在新四化 方面要迈出坚实步伐。”

的确,近 20 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有了 3 000 万辆的产能,已经是汽车大国。从长远来看,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我们还面临国际化 的问题,中国汽车要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 好的表现,这是中国汽车人应有的历史使命。

纵论人才不负使命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需要一代又一 代汽车人的坚定追求,奋力拼搏。付于武先生的人 生追求一直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 2017 年获得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还是 2018 年在中国汽车产业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活动中获得的“功勋人物奖”等,都是行业对他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致敬,也为行业后辈树立了一个人物榜样。 

在汽车行业的深厚积淀和经历之中,付于武先 生对人才的培养认识深刻、感受最深,同时对未来 中国汽车人才充满期待:“原来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 最大的转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更多熟悉汽车电子技术的工程师,但是现在的‘新四化’,需要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及学科协同。针对各种新技术,包括互联网及5G 技术,把最好的载体智能化, 对‘后浪们’而言,汽车行业魅力无限。希望有为的年轻人更加热爱汽车,并赋予它无限想象。”

 
中美大学生太阳能电动车赛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 一,面对创新变革,急需大量专业领域的人才和复 合型人才。作为汽车行业的先行者,付于武先生曾 根据产业现状做过相关人才调查,并做了人才规划 和解决人才问题的行动纲领。他认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核心要素是汽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在校培养,而且应广泛进行高效、 高质、高端的技术交流,还要学习跨国公司的人才在职培养体系。” 


付于武先生(左六 ) 荣获 2017- 2018“中国汽车终身荣誉”奖

美好生活离不开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人负有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向往的历史责任和担当。汽车人应该有理想、有抱 负,满足和服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付于武先 生最后说道:“从业 50 年,我很荣幸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的快速进步。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这是中国几代汽车人孜孜 追求的梦想!作为一个老同志,我相信一代会比一 代干得好。我内心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汽车,值 得我们用一生去奋斗!”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