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0)于2020年10月27-29日在嘉定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办,汇聚汽车及相关行业的企业高层、技术领军人物、资深专家学者、广大科技工作者。10月28日,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智慧交通产品一部陈楚瑶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智慧交通产品一部陈楚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5G+北斗新基建、新服务这样一个主题的分享。
我将会从政策背景、中国移动的布局、应用示范、生态合作四个维度来讲解我今天的内容。首先在政策背景方面,从2018年开始中共中央就首次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之后的多次的重要的会议中都提及了要加强新基建的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在新基建提出的七大领域中5G基建是排第一位的,其他包括像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样的领域。
再来关注一下北斗,众所周知今年的6月23号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卫星发射成功并且完成组网,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意味着北斗系统的基础设施也即将成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随着5G的到来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都会提出一个更高等级的要求,因此5G和北斗,尤其是北斗3号是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两者的技术融合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自动驾驶就是一项非常大的新的增长点。
5G具有几大特点,比如大容量、高速度、低延时、高带宽、低功耗,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万物互联和网络智能。北斗可以提供纳秒级的售时和毫米级的定位服务,可以为我们打造一个时空标签,提供精准的映射,所以只有把5G和北斗相互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真正实现智能时代需要的万物智联和精准协同。
介绍一下中国移动在这方面的布局,中国移动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服务供应商,目前已经有超过9.5亿的客户总署,我们在2019年开始正式发布了5G+的计划,5G+的计划包括5G和4G的协同发展,5G和AICDE的融合创新,以及5G的生态共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获发了交通运输交通强国试点单位,在接下来的运营推广中会积极基于5G+计划以及31个省属地公司开展业务,尤其是在交通行业做好全国的应用落地。
在5G+的整体布局方面,中国移动希望成为5G需求的目标制定者,第二是希望成为5G国际标准的推动者,目前我们已经在5G方面已经拿到了超过1000项的专利以及超过2700片的国际标准文稿,希望成为技术引领者,产业构建者和各个行业的开拓者。
下面分享几个数字,这是在2020年6月底的时候我们中国移动已经在国内超过了50个城市累计开通了18.8万个5G基站,并且正式提供商用服务。而且成功实现了5G上珠峰和5G下深矿。
中国移动积极推动5G+北斗的全面融合,第一个是网络的融合,希望实现通信网络和北斗定位网络的融合,第二个是平台的融合,主要是天地一地的精准定位平台和5G+北斗的室内外平台的融合,第三个是终端的融合,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展一些通导一体化模组和终端的研制,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在5G基站上面采用了北斗的授时终端。第四个是应用的融合,两个例子,一个是5G+北斗室内外融合定位,第二个是短报文应急通信服务,最后是生态的融合,主要包括场景、标准和产业链的融合。
为了实现这样的融合目标,我们的规划路径是会打造一套天地一体通道融合的时空基础设施,推进PNTC定位、导航、授时、通信能力的建设,最终赋能十大行业的融合应用,然后面向于行业市场、政府市场以及个人应用市场,实现生态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展了多项的技术攻关,包括像融合定位算法、定位数据接收与播发,像多元异构融合感知算法这样一些关键算法的技术突破,另外在比如像基准站与5G基站授时共建技术,包括边缘运终端定位解决方案这些方面我们也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技术引领的这样一个升级。
在前面提到的核心技术的突破的基础上,我们也会继续结合在AICD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面向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构建米级到毫米级的定位能力,我们在10月22号在苏州的5G自动驾驶峰会上已经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高精度定位产品,发布产品之后会全面开放合作,欢迎大家在后续厘米级定位、毫米级定位以及亚米级方面来跟我们构建一些合作机会。
我们在去年底的时候发布了一个高精度定位的白皮书,在白皮书里面提到了十大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场景,我们针对十大应用场景寻找这十个应用场景里面定位的痛点,针对这些痛点今年正式推出了十大行业的解决方案,首先就是自动驾驶,会依托5G和北斗精准定位能力以及通信技术为L2以上的等级的乘用车智能驾驶提供实时厘米级的定位服务。第二个是监测检测,在这个场景里面是依托通信能力和毫米级的能力提供稳定一致的后处理毫米级的定位服务。第三个是智慧港口,主要提供综合的定位服务以及通信服务,还有测量测绘这样的传统行业。以及像共享单车、无人配送、手机定位,以及相特殊需求的机场站坪以及人员定位的场景。已经有一些落地的应用示范,以自动驾驶为例参与了武汉经开区5G自动驾驶的示范项目,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网联示范项目。我们还参与了东海大桥洋山港智能集卡编队示范,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5G+自动驾驶重卡的商业化的落地。还有就是苏州发布的高铁新城5G+智慧路口项目,还有江苏无锡车联网基地、广西柳州的项目等等。监测检测方面有全国首个5G+北斗精准定位的广西南宁边坡检测等等,这些可能跟咱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不是特别相关,我就不展开描述了。
在港口方面在厦门港落地了5G+无人集卡、港机远控,智能理货等等场景,在招商港实现了5G+场桥远控,5G+无人驾驶,在宁波港也有5G+远控还有5G+无人集卡这样一些比较典型的一些落地的应用场景。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的生态合作,我们中国移动计划围绕5G+北斗搭建一个三横三纵的合作生态框架,叫“纵横计划”,也是在10月22号在苏州同步发布,我们针对整个合作生态的特点,划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能力生态,我们认为在这个生态聚集了大量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市场化程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因此在针对于这个生态我们的合作策略是以项目牵引实现能力的沉淀。接下来是应用生态,这个生态聚集了海量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同时包括了非常多差异化的需求,所以针对应用生态我们会去聚焦行业,联合合作伙伴一起面向像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的场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后是开放生态,在这一层面主要会聚集很多潜在的颠覆性技术和全新的市场空间,典型的代表比如说就是像高校、开发者、行业专家、AICDE产业的一些合作伙伴,针对这个产业我们会开展一些前瞻的技术布局,进行一些经常性的挖掘,建立一些新的合作关系。
为了实现刚刚说的三横三纵的生态合作的规划,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具体的措施,首先我们是在2019年10月15号跟武汉大学在广州共同发起成立了精准定位联盟,这个是国内首个通信与高精度行业的联合组织,这个上面数据可能没有更新,我们现在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超过了160家。
我们还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等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我们会推动包括北斗3号民用短报文等等一些规模化的应用。
这个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去年发布的一个精准定位用的白皮书,我们梳理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全景图,梳理了20个场景,我们当时梳理出来优先级最高的场景就是自动驾驶。
最后也是再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10月22号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的OnePoint高精度定位服务,也欢迎大家接下来跟我们在高精度定位方面跟我们开展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