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仍为2014年“两会”热议话题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2-26
分享到
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市场迅速扩容,汽车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关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地方两会已陆续召开完毕,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话题。

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市场迅速扩容,汽车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关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地方两会已陆续召开完毕,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话题。目前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其中,21个省份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13个省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充换电设施建设、稀土新材料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

现在多地遭遇的雾霾天气让各级政府都倍感压力,而汽车作为pm2.5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也因此面临受限局面。为了缓解环境的压力,中央及地方纷纷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但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2月8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其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将在 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降5%和10%,低于之前提出的10%和20%的降幅,同时2015年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尽管今年新能源汽车被寄予厚望,不过制约其发展的系列因素仍然存在,这可能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一些变数。首先,就是地方保护。2013年有关部委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新政中被称道的“外地品牌不低于30%”与“中央资金直补企业”两大重磅政策,被看做是避免地方保护的利器,如今则在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中瓦解。几乎所有实施新能源车补贴的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这不但阻碍了优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正常流通,拖慢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更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技术上,新能源汽车对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要求很高,不过目前来看配套建设力度仍然不够。电动汽车产品不够成熟,选择不够丰富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这些技术受制于电池技术、充电桩或氢的存储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真正的产业化。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售价总体仍偏高,虽然政府对购买者进行一定的补贴,但对普通购买者来说,买单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复杂外部环境。一些地方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就饱受质疑。

如何在政策上切实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规模化,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十分关键。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将成为各地、各车企急需思考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在今年两会上,有关汽车业发展新能源的议案和提案仍为主流话题。

随着天然气消费量不断提高,输气管道运营管理规则将迎来重大变革。有业内人士透露,未来,民资和个人资本有希望进入天然气管道建设领域。

国家发改委继去年7月10日对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做出调整之后,同年8月2日,又发布关于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该提供非歧视性服务。

“非歧视准入概念的引入,给民资参与建设提供了一份保障。”一位油气公司人员说,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目的在于终端基础设施的运营,而一些民资在管道建设方面无法获利,终端又遭“油”字头垄断打压的情况长期存在,非歧视准入制度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

事实上,目前民资已经尝试进入天然气领域,但并不是投资的主体,天然气领域仍由国企把控。

2012年5月,中石油就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乃国内油气管道领域首创。

2013年6月,中哈萨拉布雷克至吉木乃跨境天然气管线正式投产通气,这是我国第一条由民企建设经营的跨境天然气管道。

“民资进入天然气管道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收益。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般中小企业无力承担,而较大民企也不太积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连接机制不明晰、政策划定不明是众多民资在投资天然气管道建设之前所担心的问题。“好的建设位置已被巨头占据,留给民资的大多是些条件不好的位置。看不到收益,也无法增加民资的积极性。”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相关分析师认为,如果缺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很多民资会最终选择退出。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