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它让出行更便利、更舒适而非更廉价;适当涨价有利于多元发展、差异化竞争
怎么补贴又降了,怎么打快车也贵了?最近,滴滴涨价让很多乘客觉得不爽。尤其是想起当初烧钱大战时的价格,对比之下差不少。
历来烧钱难持久。补贴本是抢占市场、培育客户的“催熟剂”,不可能永远烧下去。上个月初,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握手言和,更是加速了这天的到来。在网约车用户已经足够庞大、身份合法化已经得到确认、滴滴一家已经占据了份额优势的背景下,短期内补贴大战很难再掀波澜。
价钱涨了,应该怎么看?
不再烧钱,让市场有了回归理性的契机。网约车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它让出行更便利、更舒适乃至更愉悦,而非更廉价。更何况,过去偏离了成本的低价还刺激出一些多余的出行需求,影响了交通状况。价格涨回来,可以让网约车与巡游车更公平地参与竞争,挤掉市场份额中的水分,也有助于公众更理性地根据真实经济成本选择出行方式。
当然,作为与亿万人有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涨价也不能太任性。此次滴滴涨价恰逢其与优步中国联姻之际,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垄断、乃至进一步涨价的担心。
在笔者看来,担心不无道理,过分担心倒大可不必。
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网约车市场从无到有,乃是自发形成。领先者固然拥有客户、车辆、数据等优势,但技术却是开放的、市场也尚未封闭。除去神州、易到等对手在紧追外,不少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已转型触网,竞争主体在增加而非减少。
要相信企业的智商。即便占据优势地位、想追求高盈利,想必滴滴也不至于贸然大涨。一旦涨多了、涨快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订单减少了,最先着急的不是你我,而是滴滴。
要相信监管的作用。交通部网约车新规明确,网约车价格要采用市场调节价或政府指导价,为各地政府调控价格预留了空间。
相较之下,另一些担心反倒更为必要。比如平台企业占据了优势地位后,会不会随意提高订单抽成,让网约车司机的“份子钱”也居高不下?又如顺风车本应是合理分摊成本、免费或互助出行的方式,在其中作了信息撮合的平台到底该收多少钱?期待这些担心能够得到回应和解决,让企业、司机、用户都能从网约车的健康发展中受益得利。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