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谁,是做供应链的大平台,还是为门店提供系统支持的软件企业,还是区域供应商,数据与效率的争论都会始终围绕着你。后市场有很多的痛点没错,但你绝对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医。
编者按:该系列供应链专稿文章,是由AC汽车联合中国汽车后市场巅峰创新智库联合策划发起,智库创始人林一夫先生主持的“主题辩论”。本期辩论话题聚焦在“汽车后市场供应链”谁主沉浮,供应链连锁企业或电商平台与区域内配件经销商相互竞争,谁更有胜算?
自打互联风席卷整个行业开始,我们这帮汽车行业的原住民就被各种新名词轰炸着,我们要不放下手中的技术手册、配件目录再不抬眼看看周围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
一低头饭碗没啦!一转身板凳没了!
从曾鸣提出S2B2C开始,又是各种人等宣扬自己就是S2B2C,一夜之间,你们又都升级了,都开始打大BOSS了,我们还郊野里游荡打稻草人。我想那些年,马先生带着十八同仁创建阿里的时候,就是想解决在茫茫人海找到彼此的商业对象的效率问题。我不用再夹着公文包,跑遍江浙乃至全国大小县城找供应商。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了普遍存在的信任问题,想到解决方案就是先把钱存在阿里,收货没问题了,我还给供应商。如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循环调整,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庞大的以解决用户与商家关系的共生平台,在此之后才有了对这一共生关系进行理论命名和梳理归纳的S2B2C。
很明显这个东西很难生而具备这些特点,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对所服务对象的深刻理解,还要有持续的资本投入。放眼周围众生,恕我眼拙,目前看不到颇具慧根者在哪里。
现在的汽车江湖是闻“O”色变,所以又是一波赶紧改名字的,创业的不确定性和创业初心的不确定性可不是一回事啊!目前市场也就剩下几类,汽车金融、二手车、供应链(多数卖配件的)、企业服务(多数卖软件的)、做连锁的。还有一种就是无论怎么玩都是玩资本的,究竟谁能把谁玩弄于股掌,我也只有一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是谁也躲不开我今天要说的两件事,一数据,二效率。
数据究竟是个多大的坑
说到汽车后市场的数据问题,恐怕有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有话语权,什么繁杂啦,品类众多啊,什么厂家垄断,不透明啊等等。
常常有某企业拥有上千万SKU,耗资也是以千万记。我就一直算不过来这得卖多少配件才能挣回来,后来才弄明白这是不用辛辛苦苦卖机滤去挣,有个金猪爸爸就啥都有了。
那么究竟有多少SKU呢?
我们粗略算一下,在国内跑的大约12000款车,并且以每年400款左右频次的更新改款,既是每个车有20000SKU,算算这个数字真不小哦!都不知道要累死多少工程师啊!照这么算上千万真是很小一部分啊,路漫漫哦………但是!但是!真用的上这么多吗?我们真用的上全品类吗?
还在玩供应链呢?都全球化了!全球有多少汽车厂家?有多少生产平台?有多少款发动机,变速箱?我们全年要用的配件品类有多少?我没有准确答案。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用发动机150款左右,变速箱120款左右,车用化工类产品多数通用,全年的配件品类说不出来,但是全年的维修工项可以统计的出来,做系统的专家们!这个我不用多嘴了吧?
维修企业常用工项数不到1000个。又据不完全的调查发现,常年销售的三滤产品单品类合计不到500,刹车盘和刹车片也在500上下,12000款车里能有5000个大灯吗?能有10000条保险杠吗?单品x品牌就是常用SKU,我糊涂了!你们算算上千万够了吗?听说京东去年的SKU数是4020万,工程师怎么也得2万人了吧?按照这么个对标法后市场不缺修理工,严重缺工程师啊!
好,抛开SKU数据的真实性不说,再说说数据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是降低成本?还是把选择失误的责任推出去了呢?
其实开过门店的都知道,很多配件供应商还充当着技术支持的角色,一旦出错,多数的配件错误,甚至修理工判断失误,配件装上了,又给退回来,供应商也就默认了。
为了纠正这种失误率,配件供应商不得不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
为什么现在的修理厂还是习惯于电话订货,现场采购?一是采购人员的要求可以降低,对了,老板娘、老丈人、小舅子都是最佳采购员。其二,现场的沟通信息也是采购之一,这都是目前电商平台所不具备的。所以你千万级别的SKU与七大姑八大姨级别的采购员是形不成对等关系的。你的优势究竟会在什么场景里呈现你要想清楚,数据一定不是拼量,是拼的准确度,使用频率,适应场景的多样性和简易程度。与其请明星打广告,不如承诺下错单,我承担。
究竟要提高的效率是什么?
全世界都有在用互联网提升传统行业的运行效率,那么汽车行业的痛点究竟在哪里?
感觉无痛,却又似浑身在痛。目前看得到就是把文本类转成电子类,把本地搬上云端,把原来7天到货的,变成了手机上每天都能看见小汽车在动,依旧7天后我才能看到货。
其实我们能感受到互联网化带给我们的便利,为啥汽车行业就是感觉还是慢半拍呢?是不是我装了SAAS/ERP/OA,智能客服、财务软件、透明车间、什么员工分红、股东分红效率就提高了?
记得我刚去一家公司的时候老板跟我说有10万客户,要我好好挖潜。我赶紧开展客户信息查询梳理,结果发现全是废数据,最基本的电话位数都不对,更不要说什么车型年款,里程数了。现在还有多少家系统开发企业没有限制电话号码位数的,赶紧回头加上。出厂里程还能小于进场里程的你也想想对不对,这样的系统能提高什么效率?
来数数优秀的SAAS企业,有了进销存就是业务系统的站个队,能微信打卡,算考勤就是OA的站一排,机器人统一话术就是智能客服的,预售卡分不清应该算已收款、应收款的,挂个摄像头就算透明车间的,从CS换成BS就是SAAS的,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任何行业的效率提升都必须把技术带进流程中去,要熟悉每一个流程的节点。
能做到这些的人,首先是行业内的人,其次还要有场景还原能力,能把每一流程呈现给工程师,要清楚流程内那些是人为因素,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流转速度的,那些技术手段是降低出错率的。
提升效率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你能提供快速的配件查询和调配是提升效率。你能提供高性价比的配件来稳定维修质量,同样是提升效率。效率隐藏于各个流程之中,就看你怎么挖掘。
要提高效率首先要降低为提高效率而增加的使用成本,然后再谈效率的增益。
效率的提升还要考虑使用企业的成本投入,你搞的系统再先进,我为了是用这套系统再投入使用成本,比如有专门的信息专员,要不玩不转。我还要懂微信公众号的,定期更新文章。这些附加成本都将是系统使用的拦路虎。
无论你是谁,是做供应链的大平台,还是为门店提供系统支持的软件企业,还是区域供应商,数据与效率的争论都会始终围绕着你。后市场有很多的痛点没错,但你绝对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医。
在某一领域做的足够专精,足够强大,当你是不可替代的时候,友军自然会上门,与你携手并进,实现1+1>3的效果。竞争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竞争中迷失自己,一味的追求光环,终是梦幻一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