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零部件格局重塑 通力合作成为必然

文章来源:动力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8-02-12
分享到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电气化”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的“代名词”。现阶段,更出现了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争相斗艳的局面。同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被热炒,促使产业生态重新塑造。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电池厂、整车厂、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通力合作成为必须。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电气化”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的“代名词”。现阶段,更出现了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争相斗艳的局面。同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被热炒,促使产业生态重新塑造。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电池厂、整车厂、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通力合作成为必须。

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销售达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其中比亚迪(002594)、北汽新能源销售均突破10万辆,东风新能源突破5万辆。在如此庞大的销售数据背后,除了政策红利,还有电池技术的成熟、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的提升、配套设施建设的提速、消费者认可度的建立等,助力加分不容小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电动汽车关键部分的集成化越来越明显,亟待电池、电机之间的通力合作、产业协作。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关于技术、成本、资本、竞争、整合、中外对抗、供需变革的大戏已经上演。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格局或将重塑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浩勇表示:“新能源汽车最开始只解决有车有牌,由用户用来解决限行问题,但是从去年伊始,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产品给消费者的感觉将是用起来将是舒服的、有品质的,续航、充电等问题都能得到基本的解决;而到2025年将结合智能网联发展,预计新能源将带来产业的颠覆变革”。

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技术无疑是最关键的。“电池零部件会朝着三个方面发展,三电系统取代传统动力总成;智能网联需求将带来核心部件重新布局;轻量化也会带来零部件材料革命。”王浩勇认为,预计在2020年左右电池能量密度将达265Wh/kg,电池重量也会大幅度下降。

而随着电池技术、整车技术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续航将达600km,同时随着充电技术的完善,未来将完全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有资深人士认为,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成本和常规混动车接近,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拥有专属造型和智联网特点,2020年将成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拐点,市场将迎来规模性爆发。

王浩勇还补充道,作为电池技术的另外一个核心——电驱动技术,将朝着轻量化、高效化、小型化发展,而广汽新能源将选择最先进的电驱动技术,也会继续降低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成本。

针对此,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洪涛指出,新能源汽车已不单以“电池”的核心指标来提升续航里程等要求,电池行业的特点,对于材料、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电池要满足整车企业的降价需求,必须实现整个供应链通力合作,特别是源头上的安全、价格、性能等问题,单纯靠电池企业是很难实现的。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资源、平台、巨头之间的强者对抗。由此可见,新能源车零部件企业即将经历一场大变革,产业变化和技术升级加速,企业急需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作为电池供应商,一定要站在整车企业与终端消费者的角度上讨论产品性能。”于洪涛还表示,相对来说就是在产品开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交付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改进提升方面,这些方面电池供应商并无特殊性,一定跟着整车厂、用户的要求全力以赴。

目前,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面临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产品更新换代相对缓慢等问题。据动力电池网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采用的多数为单电机驱动技术,多电机驱动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要解决电机的线性技术问题和提高电机系统的能量密度。

而实际上,对于多电机驱动技术有效提升新能源客车的续航里程,还可以有效提高电机高效工作区,同时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爬坡能力,努力朝着轻量化、安全化的方向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通力合作确保核心竞争力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应该注重整车企业和核心零部件的融合与合作,新能源汽车不能步传统汽车零部件严重缺失的后尘。特别是在提升安全性方面,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据了解,目前电池、电机、电控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很多领域技术依然存在空白,还存在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外资零部件品牌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一旦补贴全部退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外敌”的竞争下,面临的压力可以预见。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力,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做好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尤为迫切。国内零部件企业应把握补贴退出前的最佳时期,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快与各大车企合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值体系。”王浩勇坦言,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一定要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才可以共同提高整车的性能,提高各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新能源汽车,如果要想取得成功,需要车企、电池企业、零部件企业的密切配合,具体来看主要有两点: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实现契合市场需求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想着获得国家补贴;在零部件资源层面,避免一家一户单独地采购,行成规模效应。

不仅如此,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其作为一个高精度、高匹配的产业,需要电池企业、BMS企业、电池系统企业、装备企业、整车企业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而现实情况是,产业链的协作远远不够,这也导致动力电池系统在大规模制造中遇到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不匹配。

“电池PACK技术不匹配电芯、装备不配对电芯和BMS系统生产;BMS不匹配电芯和PACK;任何一环节的不匹配,都成为最终产品的短板,制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一致性和整体性能。”一位不愿具名的动力电池高管表示,电池企业和装备企业要打破目前的相处模式,实现互融互通、通力配合。

总的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下降的前提下,新能源企业只有协同零部件企业,苦练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也同样适用于动力电池企业。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