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自动驾驶未来 多模式交通将成理想出行方案

文章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18-06-06
分享到
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全球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再次共同商讨应对当下的热点问题。

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全球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再次共同商讨应对当下的热点问题。

伴随技术和软件方面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道路通行能力和停车效率的提高,以及燃油经济型的改善和污染的降低。然而,人们发现,在现实应用中,在广泛推行这些技术之前,还需要克服技术、基础设施和监管方面的巨大障碍。

在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以“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未来展望”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上,本田技术研究所汽车R&D中心执行董事及智能化控制开发责任人玉川裕、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华为5G车联网负责人何超、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车联网产品总监任世岩、德勤管理咨询合伙人周令坤以及Automobility Lt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围绕智能汽车和智能出行的现状和未来十年的发展预期进行了深度讨论。

 

玉川裕:本田开展电动车等新业务 强化AI能力

本田技术研究所汽车R&D中心执行董事及智能化控制开发责任人玉川裕

本田技术研究所汽车R&D中心执行董事及智能化控制开发责任人玉川裕

玉川裕认为,今后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电动化·自动驾驶·网联+新商业”模式,客户的价值观会随着价值的多样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社会问题更加深刻化等因素而变化。“现在汽车业界面临多样变革,分时租赁、自动驾驶、老龄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代表的变革正在产生。”在这种变革的环境下,本田汽车也跟随时代的发展,开展了电动车自动驾驶、网联化等新业务。

首先,在自动驾驶方面,本田在私家车方面使用的自动驾驶会按照L2、L3、L4的顺序进行变化,当进化到完全自动驾驶的L4时会产生新的服务可能性,衍生出无人开车、分时租赁等新的方式。“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对风险预测的问题,我们用了AI技术,将中国商汤公司的图象租赁和本田开展的众多技术相融合,使AI能力进行强化,从而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

车辆网联的价值为安心、安全和便利、快捷。而在网联车方面,本田也做了很多相近技术的研发。“比如智能手机连接和IVI系统等和客户相关的技术,5G等下一代通信系统、服务器、信息管理、外部APP的运行等多种业界的合作,以及探索云技术共享等技术。”

目前,本田在中国区域和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合作,推出了智导互联服务。玉川裕表示,智能化技术是信息领域的进步,本田目标是驾驶员和车辆之间可以进行自然的交流。另外,他表示,V2X技术在降低交通驾驶等方面比较重要,通过变换车道和调整车速,共享道路障碍和障碍物信息,可以实现减少刹车次数,使交通运行变得安全通畅,并且可以抑制拥堵。

 

徐大全:"三化"是博世未来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2017年,博世全球销售780亿欧元,增长6.8%,其中70%以上来自于汽车行业。因此,对博世来说,关注自动驾驶,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徐大全介绍,博世现任CEO在五年前就提出了“三化”的方向,把博世的未来汽车技术发展定义在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三个方向,最近又增加了“初心服务”这样一个新的目标,围绕这四个环节,将来是博世发展的总体方向。

徐大全表示,自动驾驶难点在于四方面。一是传感器。二是5G通讯,自动驾驶5G和云端高速通讯以及GPS、北斗等信号精准定位,这些都需要时间实现。三是人工智能。四是勇于设计。

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也有了量产时间的一些技术。“比如针对交通堵塞、交通辅助巡航、高速公路辅助、高速公路巡航等,从现在到2020年量产之间的技术规划。同时,我们在开发L3、L4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博世去年宣布的一样,我们跟奔驰双方组成了一个500工程师的研发团队,在打造L4以上的自动驾驶。”

 

何超:华为很快将在自动驾驶场景中进行应用

华为5G车联网负责人何超

华为5G车联网负责人何超

“过去10年,车联网缺乏关键业务,大量使用场景被手机代替”,华为5G车联网负责人何超认为,“在自动驾驶方面,其实大家都在做类似与AI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感知、控制等关联性、网联化方面,前期大家的研究工作可能做得还不够深,包括华为在内。”因此,到了5G的阶段所做标准可以定义为三类:一是ENNB等,对网联化有优势;二是时间短、带宽大;三是链接数大于原先的网络技术。

在自动驾驶研究方面,5G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整个技术架构来看,5G一张网络可以满足各种平台和各种应用的诉求。因为定义的时候,5G就是一个空壳,能够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包括车联网、智能制造、电力、传统手机应用等等,都可以在一个网络上提供管道支撑。这是整个技术演进路线,从原来2G、3G、4G、5G,从原来EMMB到5G和UIC的应用,都可以承载在5G的网络上。”

何超表示,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应用场景,华为可能更快地会在商用车、简单道路、封闭园区等场景有一个率先的应用。

 

任世岩:跨界融合打造智慧城市新模式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车联网产品总监任世岩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车联网产品总监任世岩

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已经聚焦在智慧交通上,而智慧交通一个比较核心的点就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产业或者形态是一个庞杂的,包含了汽车制造产业、交通产业、通信产业,还包含了IT产业以及运营服务的产业,共同来打造这样一个形态,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V2X。

针对V2X,任世岩在现场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现在很多的智能汽车、智能驾驶,主要依赖的是一些传感器,包括雷达、摄象头、红外等等。每个传感器感知的范围或者它所关注的焦点可能是一个局部的,同时都是不能够被遮挡的。“所以我们经常打一个比喻来说,原来这种传统的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大家知道除了眼睛之外,我们还经常需要耳朵和嘴巴来进行感知,所以通信或V2X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个新的感知渠道,通过这样信息的广播、发送和接收,能够做到超视距的覆盖,通过这样的覆盖可以使我们的感知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这就是V2X所能带来的一些新的演进。”

通过V2X可以提升主动安全和交通效率,比如紧急路段的预警、闯红灯的预警、交叉路段的提醒等等,都是可以通过V2V或者V2I的设计来感知的。

 

周令坤:基础设施差距带来的新商机

德勤管理咨询合伙人周令坤

德勤管理咨询合伙人周令坤

据统计,2000年,全球人口为61亿;展望2050年,在全球会有96亿人口。在这样一个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城镇化的比例也在迅速扩张。到2050年,有约66%的人会居住在城市,这个数字又转化成一个绝对量,会有34亿人口转移到城市,所以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大。现在,全球已有41座城市超过1千万人。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在近20年里基础设施投资有差距,实际需求和实际投资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人均GDP差距不大,千人车辆拥有量也差不多,但是路网密度和发达城市相比却有着3倍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交通拥堵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这个情况,过去5年中国有很大的资本转入到移动出行市场,一共有225个项目组,有1690亿元的投资转移到这部分。未来移动出行的形态在中国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大部分资本是在网约车领域,以及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拼车服务等等。

因此,周令坤认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移动出行的场景。从A点到B点,消费者有些诉求是永远不变的,希望更快、更绿色环保、更方便、更安全,未来移动出行场景是能够带来连贯出行场景、有数字化体验的。在这种场景下,也就实现了在出行领域的智慧城市或者智慧交通。”

 

Bill Russo:智能出行将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推手

Automobility Lt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

Automobility Lt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

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Bill Russo认为,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成长带来问题的最好方案。智慧城市方案及分析可以透过有效分配资源来优化城市的资源消耗,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佳的决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创新。而在全球众多国家中,Bill Russo认为中国乃至亚洲将首先建立智慧城市。“亚洲有世界55%的人口,但是城市化排名却很低。不仅如此,亚洲城市非常拥挤且污染严重,并且中国将持续城市化进程。”

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Bill Russo认为,是能够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强化居民和游客的生活体验,以及提升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体验。而出行其实就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的血脉,可以通过它来更好的定义出行、能源、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因此,出行是每个城市中每个人每天都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内容不断增加,像ICT百度、谷歌、阿里巴巴这些参与者,他们都希望未来汽车成为他们的消费者,也希望他们未来能够用他们的服务促进和发展。

“未来出行工具,它应该具有人的脚、人的头脑、人的手,可以看到一个自动驾驶功能把它从A到B点,有很多传感器,可以帮助驾驶员进行驾驶,也会把我们的汽车从一个机械的设备转向一个未来智能的系统。在这里可以看到,这是整个技术的革命,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整个出行的世界,让人们更多参与进来,把他们的出行进行更好的连接,让人们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进行一个通勤。”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