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当年从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配置不断丰富,汽车在最近几年也正在努力向“智能汽车”发展——脱离单纯的交通工具,渗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然而,即使人们如今对车联网、自动驾驶、5G网络等诸多概念已经耳熟能详,且不少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但关于 “智能汽车”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定义,各家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就直观感受来讲,今天的汽车变得更加安全舒适了,驾乘更加方便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了,但距离成为一个“新物种”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技术革命,智能汽车的铺路石
遥想当年,风头正盛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厂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新时代面前会溃败得如此之快。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网速提升流量费用下降;手机硬件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越来越大的屏幕和越来越强的运算能力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当技术条件就绪后,手机如同基因突变一般,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成了另一种“存在”。
如今,汽车似乎也将面临同样的场景。
曾经的传感器、雷达系统精确度不高、芯片算力有限、价格高昂。而现在,难题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攻克:激光、毫米波、超声波、视觉摄像头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雷达系统的精确度、反应速度以及对雨雪等恶劣条件的兼容度大大提高,芯片的运算能力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成本也在逐渐下探。各个车企以及供应商在不同的技术道路上不断发力,这一自动驾驶的基石性技术正在迅速走向成熟。
5G技术,因传输效率高和延时低等特点为人们所重视,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及科技企业(包括华为、中移智行、阿里等)都展示了其围绕5G技术的相关布局。
有了5G技术的加持,“万物互联”将不再是幻想,车与互联网、车与车、车与其他设备、车与路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互,真正融入一个系统中。基于此,5G网络将有望为汽车行业的车联网及自动驾驶带来颠覆性改变,而围绕汽车的想象空间也将变得空前巨大。
也难怪有人说,5G将为车联网带来期盼已久的曙光。
此外,新能源也为智能汽车做出了有力的助攻。且不说新能源天生没有诸多传统概念的束缚,动力上和能源上的革命必然带来汽车结构、使用模式乃至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根本性改变。
我们正处于技术爆炸的时代,汽车行业无疑可以借助技术爆炸产生的波动,在整车开发、车路协同、互联共享等各个方面取得飞速进步。那么传统“汽车“概念是否可以由此摆脱线性发展,跃迁成为新物种”智能汽车“呢?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应用场景与人的需求
出于营销和跟风,厂家在一开始总会倾向于依靠疯狂地堆砌硬件、叠加新技术来制造噱头。仿佛参数越硬、功能越多,离“智能”就越近。实际上,技术只是智能的基础,只有结合应用场景和人的需求,才能打造真正的智能手机、智能汽车。
关于未来汽车的应用场景,从很多科幻电影中可见一斑。
它可以陪你聊天,替你“开车”,为你安排行程乃至充当生活管家,甚至帮你工作——比如《霹雳游侠》中,破个案抓个坏人什么的。
首先,智能汽车仍是交通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满足人类从A地到B地的需求。自动驾驶必不可少,此外,更重要的是协助你解决行程中的一切问题——路线规划,时间安排,相关信息查询。举个例子,在理想状态下,只需要告诉汽车我想在某天某时去拜访朋友X,它便可以帮我提前规划路线,预估行程时间,安排行程中可在车上做的事情(例如准备一部一直想看的电影或提前同步好需要处理的工作),推荐送给朋友的礼物、附近的餐厅等。此时,它已不再是工具,而是智能——不是我用操作它来完成某件事的一二三四,而是我告诉他某件事,它便自发地完成了一二三四,甚至比我更高效、更细致。
第二,汽车作为工作、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旅途中、在汽车上的可做之事越来越多。娱乐、工作、生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融入丰富多样的功能是智能汽车的一大挑战。此外,汽车与人、与其他空间的对接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而这无疑更需要技术与实际场景相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个性化。虽然智能汽车仍是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但随着使用数据的不断积累,你的汽车会越来越了解你的性格、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合你的口味,这种完全定制化的服务除了能够提高出行效率,还可以非常精确地照顾到你个人地兴趣爱好。当然,这也意味着个人数据将会承担更高的风险。“人工智能比你更了解你”——这个观点如今在各个领域都已初现端倪。
第四,共享。前不久,特斯拉在其自动驾驶发布会上提出了“汽车在空闲时自己跑出去拉活,帮你挣钱”的概念。通过共享私家车来提高汽车的利用率一直是条听上去美好但可行性不高的道路,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使这个理论愈发接近现实了。将来,“私家车”这一概念很可能会在智能汽车的冲击下发生改变。
“智能汽车”的终极形态现在还不得而知(同时也留给人们很多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它已经在路上了。也许在形态、功能、架构上几经剧变之后,它都无法再被称为“汽车”,然而让出行体验更加美好的内核是延续不变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