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支持转速可达30000rpm,同电机转子同步旋转,无机械摩擦寿命
全球首款MCU/GCU/TCU/油泵多合一集成控制器,重量仅12kg,较单体方案体积降低30%
万向节设计理念的创新,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再将模型导入ANSYS对产品结构和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使万向节的弯曲强度和磨损寿命可以提高20%以上,同时也等同提高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
可以为轴承带来优异的机械性能,如较低的热膨胀、更高的硬度和耐电性能。
中车第五代纯电电驱总成,深度集成十个部件(功能),包括电机/电控/减速器/DCDC/OB-C/PDU/VCU/PTC/EVCC/dTCS,搭载中车最新一代800V高效油冷电驱技术
EV汽车电驱动系统正朝着电机高速化和电驱集成化发展。高转速电机需低粘度润滑油以提高效率,但这增加了冷却和润滑难度。
通过材料开发及工艺开发双重努力,实现高强高导铸铝转子。材料开发方面,通过微合金化技术,使用的合金元素总用量低于1%,且不包含行业常用的贵重合金元素,如镍(Ni),使得铝材成本降低30%以上。
长高效区:扁线有利于提升NEDC工况效率,最高效率达到96.8%,高满槽率:相同体积下铜线填充量增加20-30%,输出功率有望提升20-30%,整车动力更强劲
KM1780、KM1949E限扭摩擦片是专为混合动力HEV/PHEV/REEV传动减震设计的摩擦材料
高度集成的高度集成的电机壳体,满足结构、表面和密封性等方面的复杂技术要求,公司CPS(砂型铸造)工艺的首个电机壳体。
具有高耐热、抗抖动及优良的摩擦特性的摩擦材料满足湿式离合器的要求,采用各种各样的拼接油槽方式更好的满足性能要求,同时也能降低拖曳扭矩。
通过在轴承外径/内径及端面嵌套树脂绝缘层来隔绝电流的传递,可以有效提高轴承耐轴电压水平,相比传统陶瓷球轴承,性价比更高。
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
管道轴向可3D平顺变向,减少流阻,合理利用空间
产品采用双侧环形电磁执行器并取消了回位弹簧,极大的降低了重量和节省了空间。
凯森防水滤油透气阀内置纳米疏油纤维和高效防水透气膜,对1μm油气溶胶过滤效率高达99.99%以上,具备低阻力、长寿命的优异性能,100%自主研发和生产,打破国外垄断。
双电机控制器,满足PS混动、DHT、增程、分布式驱动需求
适配扭矩250~600Nm,电磁式执行机构配合犬牙离合结构,无油液传递过程及摩擦损失,传动损失低,系统效率高,整箱综合成本低。
模块化,轻量型,更耐久,高效疏导轴电流。
带有被动单向离合功能的换挡离合器使用被动单向离合器在一个方向上的换挡,另一个方向主动控制。
从超低粘度油冷技术到环保水基润滑剂,以创新科技应对800V高压系统、极端温度等严苛挑战,提升能效,延长寿命,赋能更长续航。
满足驱动电机Hairpin扁线定子自动柔性生产,带有全自动插线设备,自动插纸机设备,自动插线工艺,扭头工艺,切头设备,安规测试,EOL测试,CT90秒。
NCCM涂层;简化结构,替代波纹管、法兰连接组合等,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更优性能;可在1000度高温的恶劣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保持设计泄漏标准
测试采用激光自熔进行打样,主要解决产品容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的焊接缺陷问题
该产品打破国外独家垄断,已通过国际知名主机厂认证,逐步应用于主机和售后市场。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单层挤出方案可以实现铜线和绝缘材料的100%回收再利用,且回收制程更为简洁、环保
取代绝缘纸,改善电机散热,提高电机功率,降低电机高度,取消弯扁线护齿。
自主研发应用于非晶电机的专用非晶多层带,解决了非晶材料复合粘接的工业化问题,满足非晶定转子冲片连续化冲压生产的需求,厚度可实现0.10mm-0.28mm定制,实现冲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缓蚀剂GT-R100是一种专门为新能源行业冷却液体系研发的低电导率缓蚀剂,适用于乙二醇体系中,满足新国标GB 29743.2要求的有色金属缓蚀和黑色金属的防锈作用。
植物油代替矿物油—良好降解性,COD排放减少50%以上
采用壳牌独有的GTL技术全合成基础油,以及特殊的添加剂配方,有针对性地控制油品导电性能,满足电驱系统特性需求。
本品是一款超低粘度的高性能全合成汽油机油,专为现代低排放、高能效内燃机及混合动力设计,满足API SQ、ILSAC GF-7B标准。
高品质全合成电驱系统润滑油,可应用于多款使用EDU的新一代新能源车型,专为高转速和高绝缘的三合一电驱系统而研发。
NVH EOL TAMS 系统面向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等旋转部件的智能化工位级NVH质量管控系统,覆盖生产终检(EOL)全流程,实现从信号采集、分析判定到故障报码及问题锁定的闭环管理,助力车企打造「零缺陷」动力总成。
水基润滑剂通过增强电机冷却和提高机械效率,展示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利用低速滑行摩擦试验机(LVFA)模拟差速器垫片滑动摩擦工况,建立DOE模型探索不同摩擦材料、面压、速度差条件下,润滑油抗磨体系对于NVH的改善效果。
在175°℃,导通电阻Ron仅升至1.42倍(Vgs=15V)/1.65倍(Vgs=18V)
应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测试
出色的导热性和耐温性,高可靠性、高抗弯强度
CIPB嵌入式封装产品通过把功率芯片和绝缘层嵌入到CTE特性优化的PCB结构里面,利用微孔、沉铜和蚀刻等技术导通功率电流,消除了传统封装中绑定线带来的杂感,提高了并联芯片之间的均流性
DBA(Direct Bonded Aluminum)覆铜陶瓷铝基板是一种通过直接键合技术将高导热陶瓷与铝基板结合的新型电子封装材料,兼具优异的热导率和机械强度。
边缘凹陷设计:优化铜层结构,消除应力集中,阻断裂纹扩展,热循环寿命提升3-5倍,CTE匹配:铜层创新设计平衡陶瓷/金属膨胀差,实现-55℃~150℃零分层。
系统回路电感<15nH,模块回路电感<7nH,Tjmax=175℃,8并芯片出流>650Arms。超低环路电感,更低的电压尖峰。
系统杂散电感Ls<15nH
QLDTF7021是一款适用于芯片正面烧结的覆膜铜片,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和高可靠性,能够在金、银、铜基板上实现高可靠烧结连接,烧结压力低至15MPa,为大功率器件芯片正面封装提供高可靠解决方案。
一种适应于100-400 kW功率段的SiC MiniHPD模块,该模块搭载量产的G1.7 SiC芯片,芯片电压范围覆盖750V-1500V,最高可以支持到1000V以上电压平台。
功能丰富:Wafer&Tray同平台上料;6、8、12寸兼容;点胶、画胶;双层回流;柔振上料;Pin针上料;焊片折弯、DBC倒装贴合等
镓仁半导体成为国际上首家掌握8英寸氧化镓单晶生长技术的企业,刷新了氧化镓单晶尺寸的全球纪录,也创造了从2英寸到8英寸,每年升级一个尺寸的行业纪录。
高压、高效、高速、高功率密度。
NSI6770是一款集成隔离采样功能的智能隔离式单通道栅极驱动器,支持最高10A拉灌电流、轨到轨输出及分别控制上升/下降时间。
30000rpm直驱,高转速控制精度,测控软件软件高实时性
涵盖算法、基于OSEK或POSIX的各类控制器灵活选用所需的测试方法——基于需求或场景,手动或自动化测试皆可
零代码开发:支持Simulink模型生成代码,一键实现程序的编译和下载;2、成果验证更真实:有别于一般半实物仿真平台,其底层框架与主流工程应用相同,能够完整地验证研究成果的可实施性
无需复杂网格划分,操作简洁能快速上手,支持千万级规模运动粒子
支持客製化需求選擇硬件配置,可将平台共用或擴充,具有獨立PLC即時監控子系統,確保測試操作人員安全
可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验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降低试验风险。精确可靠,试验一致性高:准确复制真实道路场景,确保整车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条件可复制,试验一致性高。
STGAP4S驱动器集成模数转换器 (ADC) 和反激式电源控制器,功能丰富,取得了功能安全标准认证,适用于设计可扩展的电动汽车电驱系统。
采埃孚宣布推出电驱增程系统新一代产品,并计划于2026年投入量产。该产品旨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变化,同时适配灵活多样的驱动理念。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电驱动技术作为核心动力系统,正不断突破创新。电驱动产品的每一次升级都在推动行业前行。本文将盘点8款具有代表性的电驱动产品,展现其技术亮点与应用价值,为行业提供参考。
近日智新科技研发的iD4-200(800V)电驱总成通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测试,获得中国“电驱能效之星”认证,以 92.9% 高能效创量产车纪录。
2024北京车展期间,星驱科技重磅推出的11合1总成,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12合1总成。
近日,汇川联合动力新一代高功率三合一电驱产品-PA4T0,A样样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汇川联合动力在电驱产品研发上的快速迭代,持续优化,逐步打磨产品竞争力的道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