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的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宁德时代在重庆布局的首个基地,并首次采用“厂中厂”合作模式,为问界系列车型本地化生产供应动力电池系统。 MORE
2025-07-01 宁德时代
随着智能汽车照明的持续演进,ADB(自适应远光灯)正逐步成为整车照明系统的重要配置之一。为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前灯控制系统,纳芯微正式推出覆盖前级升压(Pre-Boost)、恒流驱动、矩阵控制三大核心环节的整套解决方案! MORE
2025-06-30 纳芯微
6月26日,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和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宣布,重磅发布其首款车规级5G RedCap模组AG53xC系列。 MORE
2025-06-30 美通社
当前,汽车行业正加速向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以支撑多域融合与高效协同下的智能化功能快速创新迭代。在架构演进过程中,既需要硬件平台具备灵活扩展能力,也对基础软件的跨平台适配与工程化交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具备支持多种架构形态高效开发、可持续迭代的“平台化量产能力”,正成为车企推进智能化战略落地的关键。 MORE
2025-06-30 东软睿驰
2025年6月24日消息,英特尔宣布关闭旗下小型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多数员工,旨在重新聚焦核心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产品。汽车技术本非其核心业务,虽宣称5000万辆汽车用其处理器,但仍决定关停。 MORE
2025-06-30 芯榜
BlackBerry有限公司旗下的QNX部门与Vector已于德国斯图加特时间6月23日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共同研发打造新一代基础车辆软件平台,以加速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开发,并降低汽车软件集成的复杂性。 MORE
2025-06-30 QNX
FORVIA佛瑞亚集团旗下的可持续材料子公司迈极瑞(MATERI'ACT)推出NAFILean Vision,一项可持续生物复合材料在汽车注塑工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MORE
2025-06-30 佛瑞亚
人形机器人电机的竞争格局正随产业爆发加速分化,核心赛道可划分为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步进电机三大类。根据技术壁垒、市场份额和国产化进度,梯队划分如下: MORE
2025-06-29 今日电机
6月18日,第二届锂电池大会暨亿纬锂能24周年庆在广东惠州圆满举行。本次大会,亿纬锂能研发团队带来了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分享,展现了亿纬锂能全场景、全体系研发实力。 MORE
2025-06-28 固态电池前沿
从高级辅助驾驶的传感器数据,到软件迭代的OTA推送,再到车路协同的数据交换,存储系统正在成为智能汽车的底层引擎。 MORE
2025-06-27 闪迪
森萨塔科技宣布推出SIM200绝缘监测设备(IMD),旨在提升新一代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专为持续监测非接地(隔离地)直流系统开发,适用于充电站、电动汽车及其他工作电压高于60VDC伏的系统。 MORE
2025-06-27 森萨塔科技
6月24日,“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共同发布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MORE
2025-06-27 宁德时代
近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吉利汽车集团颁发ISO/PAS 8800:2024汽车AI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MORE
2025-06-27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Elektrobit 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商之一——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JDA),双方将共同开发 EV.OS —— 一个灵活且以 AI 为核心的软件平台,旨在支持电动汽车向软件定义汽车的快速转型。 MORE
2025-06-27 美通社
6月26日,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在苏州正式启用,面对汽车产业新能源化与智能化的深化变革,这座总投资超23亿元的技术枢纽,聚焦新能源、智能驾驶、通信软件、零部件与材料的研发及测评,在苏州建设了百余个行业先进试验室,覆盖从纳米到整车的"材料-芯片-零部件-整车"全链条研发测试体系,成为驱动长三角汽车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MORE
2025-06-27 中国汽研
6月26日,中国汽研华东能力发布会暨智联汽车与核心部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自政府机构、国家部委、协会高校、行业企业等政企产学研的领导、嘉宾莅临大会,共同开启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崭新篇章。 MORE
2025-06-27 中国汽研
2025-09-11
2025-09-13
2025-09-12
2025-09-16
2025-09-15
2025-09-11
2025-09-11
汽车工业扶轮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邀请汽车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将历经实地调研、专家评审(权重50%)、《汽车制造业》编辑部评审(权重30%)、网络投票(权重20%)环节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公布评选结果。
作者:李子豪